B0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护车
洪更强
  洪更强

  对于救护车,人们并不陌生,它们常常响着刺耳的鸣笛声,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中穿梭,见缝插针。有人觉得它的鸣笛很凄厉,不吉利,希望永远都不要与它沾上边儿。然而,有时候,由不了你。

  前年秋天,父亲病重,需要马上送院治疗。心急火燎之际,我平生第一次拨打120。女接线员简要地询问了病人现状和地址,告诉我:不要擅自移动病人;车辆调度紧张,可能需要半小时。家离最近的医院并不太远,我不免有些不解,也有些不满。

  10分钟后,一阵鸣笛声由远而近,来了。我赶紧开门迎出去,车上冲下来两个穿制服的男子,拎着担架和医疗箱。那时父亲卧床完全无法动弹,大腿一碰就锥心地痛。怎么才能安全地移到担架上呢?我手足无措,很是揪心。只见急救员把担架车平铺靠在床边,一人揪住床单的两个角,轻轻一拎,父亲就被稳稳地移到担架上。但新问题随之出现:房间太小,转角困难。他们不慌不忙地将担架用力托举过肩,略微倾斜,一个侧身,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之前一直怦怦乱跳的心,不知为什么,这一刻竟突然平静了下来。

  救护车内空间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和母亲并排坐在担架旁,我握着父亲的手,一边安慰他,一边和副驾驶座位上的救护员攀谈。原来,他们三人一组,除了司机,都是医生;救护车并不是从就近的医院开出来的,而是全市分成几个调度中心,统一管理,这就是为什么附近就有医院却不能保证马上就到的原因;而偌大的上海,救护车与总人口的配比率竟非常的低。这些年,医疗人才短缺得厉害,尤其是跟救护车出急诊,既辛苦又危险,很多时候还得不到病人家属的理解,经常被谩骂甚至殴打,很多医生不愿干。“哎,总得有人干啊,没办法。”年轻的医生回过头来,苦笑了一声,摇摇头,不再说话。望着车外不断掠过的街景人群,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蓝灯一路闪烁,六院很快就到了。救护员又小心翼翼地把父亲移上急诊室的担架,开票,收费,和急诊医生交接,在关照了我两句之后,很快就消失了。他们就像秋日午后的一阵微风,来去匆匆,带来的却是照耀心底的阳光般的温暖。

  后来,因为太太生产,我还拨打过一次120。因为他们的专业,我变得很信赖他们;同时,因为他们的艰辛和付出,我也知道不应轻易麻烦他们,宝贵的公共医疗资源应当留给真正需要的人。生命固然是宝贵的,但也是平等的。谁又有资格去责怪这些不顾自身安危,去奋力追赶和挽留他人生命脚步的义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12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申城社区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救护车
出境游前做点功课
智慧快餐
理科男的“浪漫”
香港的涂鸦
我读《幼学琼林》
马兜铃家族二三事
今宵灯谜
台前的闺蜜私密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4救护车 2014-09-21 2 2014年09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