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达人王根发带来的药膏代针耳穴保健法项目
王根发今年已75岁了。他原来是做自动化仪表的。1968年,他听闻沈阳部队新针疗法使聋哑孩子能听能说了,对针灸产生了兴趣。1970年看了一篇关于耳穴治疗的报道,开始自学耳针疗法。身上有病,耳朵对应部位有压痛感,而皮肤阻抗会同时降低。王根发用15V与9V的万能表对耳穴进行检测,在有反应处扎针。万用表也可直接以电代针,或者不用针,直接用指甲压。例如喝了冰凉的牛奶导致腹泻,耳穴一次按压即可解决问题。
王根发1984年开始尝试药膏代针耳穴保健法。它的一大好处是不痛,而且没有风险,适应症广,省钱又容易学。这一尝试就是三十年。
王根发使用的材料工具就是常见的风湿止痛膏和一把小剪刀。他把膏药剪成一厘米宽的一条条,再拦腰剪下一段,根据需要可能是一个小方块,可能是一个小长方形,而后就找准耳朵穴位一贴而成。真正是简便,成本也只几毛钱。
通过耳穴皮肤吸收,疏通经络,从而发挥其意想不到的作用。从实践案例来看,对早搏、心肌炎、闭经痛经、阑尾炎、头痛、高血压等都有效果。一般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贴4天歇3天,让肌肤透气。他现在宝山永清新村有一个耳穴保健服务小组,2007年5月开始到现在服务累计350多次了。2014年4月开始在吴淞街道所属居委会开展为老服务。
王根发说,我不是医生,只是业余爱好,我的服务也都是义务的。2011年6月他参加了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举办的“为中医药发展献一计”活动,得了三等奖。之后,上海市中医院临床用他的药膏代针耳穴保健法尝试降血压,到现在快两年了,就要出临床研究报告了。
搜行动观察团的长江流水老师尝试了药膏代针耳穴保健。他关节有些痛,贴了三天,说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是好些了。又说,不花钱、容易学、可推广,这是优势,并且热心地要把耳穴图挂上网,让更多人分享。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钟汝教授提议,尽管是志愿者服务,必要的开支还是需要,应积极争取公益项目支持。王根发现在已有十几人的志愿者队伍,涉及志愿者奔东跑西的误餐车费都可以有些补贴。而从医学社会学角度,用数字证实保健疗效的统计也该做实,便于实证研究的推进。
获取更多大赛详情,请登录老小孩社区www.oldkid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