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蒙若瓢师引领,有幸拜来楚生、唐云二师门下,耳提面命,传道解惑,至今须臾不敢忘也。古人谓“学贵得师,亦贵得友。”而我的益友之一即“上海古籍书店”。
上世纪60年代的古籍书店,古籍版碑,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场地舒适安静,业者专业和蔼,即如我年少而囊中羞涩者,亦可自由出入,反复观赏。我在古籍书店的初次消费,即以五毛钱购入了石印本整幅的《散氏盤》《毛公鼎》。《散氏盤》为张丹斧篆题,左下角钤赵撝叔白文印一方,《毛公鼎》亦为张丹斧篆题,下部书有全部释文。如今我虽有原拓佳题的二器全形拓和其他众多金文原拓,但这二件石印拓片,至今尚存斋中,因其中有我研习金文的重要回忆。张丹斧好古石文字,所临金文,遗貌取神,纵横恣放,至今看来依然神韵独具。
我收集印谱也始于古籍书店,那时书店的残本原打印谱价格甚廉,秦汉印谱如《双虞壶斋印存》《十六金符斋印谱》,明清流派印谱如葛昌楹集拓的初版《吴赵印存》等,笔者均不时购回,装订整理,研究临摹。届时柜上营业员徐嵩茫先生,学识渊博,平易近人,乐意施教,后调往福建,上世纪90年代初患脑病,不幸逝世,友人皆惜之。如今我虽集有原始拓印谱数十种,但其启蒙生发之地,还是古籍书店。
今美于昨,如今古籍书店在经营、传承两方面都大有发展。旧时金石书画名店“九华堂”、“艺苑真赏社”,今又老树新花,得以恢复。总经理朱旗先生嘱我所书的“经营不改琴书乐,贸易犹存翰墨香。”体现书店意在秉承艺苑真赏社求诚、求雅的经营理念。
古籍书店向以推动金石碑版研究为己任,举办展览、组织研讨,与同道考订源流,辨别体制,评述书迹,功绩斐然。西泠印社105周年我在编著《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时,上海古籍书店提供了众多库藏铭心绝品。如《宋拓汉嵩山石阙铭》、明拓《石门颂》、明拓《礼器碑》、水前旧拓《瘗鹤铭》、《北魏刁遵墓志》、初拓《魏高贞碑》等。而今上海古籍书店同仁注重传承发扬,将《宋拓汉嵩山石阙铭》原大全色彩印出版,颇得好评。此石阙经郑簠、沈树镛等人递藏,纸墨古雅,神采隽奕,前后有十数位书画名家作图题记,最后传至南浔张弁群时,王一亭为作得碑图,图中典籍堆满案头,繁而不乱,几上水缸荷花盛放,一老者专心读碑,生动而传神,上下有吴昌硕、褚德彝长题,此图神气翛然,韵味隽永,见者皆喜,据此,古籍书店又单幅影印一批,以飨同好。此处处为读者着想理念的体现。
十日谈
古旧书香艺苑真
旧书店真是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