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换“分类别、有管理”
在自贸试验区内,利用自由贸易账户作为载体和管理模式,全面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在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有所体现。但张新强调:“我们在自贸试验区搞的,不是‘完全的、自由的’可兑换,而是‘分类别、有管理’的可兑换。”
他说,所谓“分类别”,就是只对实体经济有迫切需要的部分搞可兑换,而不对其他部分如衍生工具、短期资本流动、短期外债项目等搞可兑换。所谓“有管理”,就是对于要搞可兑换的部分资本项目,也不搞放任自由,而是继续实施必要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包括银行境外拆借的额度、企业的外债规模、自贸试验区总体资金流入量都有市场化的调控措施。
张新说:“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有两点——要开通正常途径,允许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要坚决防止异常跨境资金流动,不允许仅仅为了谋求资本利得的跨境套利、活跃金融市场的衍生品交易,不允许对实体经济发展没有支持效用,又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或危机的跨境资金流动。”
他表示,自由贸易账户是一个电子围网式的风险管理的手段,目前已经可以对企业的跨境资金流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下,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改革,步伐可以更快一点。
研究个人境外投资业务
张新同时透露,接下来在自由贸易账户业务中,将尽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业务,并争取在年内启动外币业务,同时,做好区内个人境外投资业务的可行性研究。
据安排,FT账户的金融服务从本币起步,条件成熟时再扩展到外币。自细则发布6个月后,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将对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择机启动外币业务。经过4个多月运行,张新表示:“我们已经在着手评估人民币跨境业务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大力推动,希望年底前将自由贸易账户中的外币业务启动起来,有了外币业务后,自由贸易账户就将是一个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对企业、对实体经济利用银行开拓境内外市场,是一个很好的资金运作平台。”
他同时透露,下一步将做好区内个人境外投资业务的可行性研究,“初步的设想是,在自贸区内就业一年以上的境内个人,有合法纳税、社保记录的,可以用合法收入投资境外市场。同时,境外个人也可以利用自贸账户,进入上海的证券、期货市场。”目前,自贸区管委会对区内个人的认定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
金改复制推广应“谨慎”
在“可复制可推广”方面,张新表示,金融改革的复制推广和贸易投资领域情况不一样,金改涉及面比较宽,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建议近期谨慎考虑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而是按照国家关于金融改革的总体设计,全国一盘棋来予以部署。在金融管理的简政放权、诚信文化、风险管理的一些措施建立起来以后,与实体经济发展较为密切的一些金融改革措施可以考虑在全国推广。
比方说,按照实体经济的合理金融需求设计金融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网模式,开放条件下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三反”机制等。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