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的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的嫡系长子、长孙世代居住的府第,素有“天下第一家”之称,也是最具东方文化传统的“诗礼之家”。由孔府历代名厨精心创制、逐渐形成的“孔府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著名的官府菜之一,也是中国饮食肴馔中的极品之作。它不但风味独特,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尤其“诗礼银杏”一菜,既是美味,又是“美文”,诗礼相谐,翰墨飘香,让人食之,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受到知识的陶冶,哲理的启迪和诗意的熏染,可谓典型的“文化菜”。
“诗礼银杏”是孔府宴会用的名菜之一。它的寓意,来自孔子教子的故事。
据《孔府档案》记载:孔子为了教子学诗习礼,曾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主。”此后这教诲便成了传世经典,孔子的后裔也自称生于“诗礼之家”。至宋代,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治又在孔庙内建了一座“诗礼堂”,并在堂前栽了两棵银杏树。“诗礼银杏”这道菜的主料银杏,就取自“诗礼堂”院内的银杏树。
这两棵银杏树虽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特别是那棵雌银杏,蓊蓊郁郁,浓荫半院,年年果实累累。而这些果实也不同寻常,不但个大饱满,而且香甘异常。孔府的厨师将树上的银杏摘下,趁鲜去除外壳及果内脂皮,将果仁放入开水锅中氽过,除去异味,放入白糖、蜂蜜调制的汤液中,煨至酥烂时盛在盘里,谓之“蜜腊银杏”。当这道菜端到宴席上时,菜呈琥珀色,口感酥软香甜,鲜美异常,且有开胃健脾、醒神明目等功效,很受宾客欢迎。但第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却对此菜不甚满意。他认为菜的味道虽好,但菜名却比较浅陋。因为银杏取自孔子“诗礼庭训”故地,于是便改名为“诗礼银杏”。此名一改,便寓意大增,既可借以纪念先祖“诗礼垂训”,又可借银杏长生不老之意表达孔子家族“诗礼传家”的世代不衰,这道菜也因此名声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