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影片通过与萧红有过接触的当事人的回忆补白来完整讲述她的人生,而许多关于她的情景,复多取自于她文章中的描述。看了电影之后,便又从书橱里重新找出她的散文来读,感受又深了一层。
影片中,萧红萧军从酒馆饱餐一顿之后走在昏暗的街道上,萧红突然停下脚步大喊:“我的鞋带断了!”萧军回转来,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石片,把自己的鞋带一断为二作为萧红的鞋带。这情节在萧红散文《破落之街》里出现过,只是文中描述的地点是在小旅馆里,萧红早上起床穿鞋时把自己的鞋带拉断了,萧军找不到其他绳子,只得把自己的鞋带一断为二。萧红看着自己的鞋子,“一只是白鞋带,另一只是黄鞋带”。又如影片中,用脸盆喝水、租铺盖及“列巴”蘸白盐的情景,也源自于萧红散文《欧罗巴旅馆》,因为没有盛水的杯子,萧军想到了脸盆,去拿时,“手巾下面刷牙缸被他发现,于是拿着刷牙缸”盛水喝。影片直接用脸盆喝水,本意或许是想博得观众的心酸一笑吧。
有时想,如果当初不参加学生示威游行或不逃婚,那她的一生是不是会和普通女性一样,生儿育女,然后终老呢?但萧红细腻而又敏感、感性而略带偏执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就此平凡一生。有道是,性格决定命运。“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这样写道,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甚至不惜与命运抗争。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她的所作所为,便能理解她的之所以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