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秋蔬秋果中我留意着一种亦蔬亦果亦药的时令食物——嫩姜。凡见到市场上有售此物,必买些回家尝个新,感受一下秋日田园特殊的馈赠。
嫩姜的形状和色泽都很别致,用不着“众里寻他千百度”,在绿意葱茏的蔬菜类中一眼便能辨出它的芳容,其状如女子纤纤玉指,呈嫩黄颜色,“指尖”(嫩芽)却染一丁点儿青翠,标致极了,一下就让人有了购买和品尝的欲望。这种嫩姜江南土壤也可栽种,是农家一项副业,不若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老姜,大抵是山东的特产。
江南人爱吃嫩姜,最常见的吃法是醋渍姜片或姜丝。我亦爱尝这种醋渍姜片或姜丝。醋渍姜片或姜丝制作十分简便,将嫩姜切片或丝腌上一宿,盐放少许为好,否则太咸影响口感。取腌出的卤水兑适量米醋煮数沸(此程式不可缺少),候醋汁冷却,再把腌妥的姜片或姜丝投入,放入适量的糖(如若糖尿病患者,放元贞糖亦可),然后封存瓷瓶或玻璃瓶中,数日后就能启瓶而食也。
这样制作的醋渍姜片或姜丝爽脆入味,姜香姜辣糖甜醋酸及咸味俱全,并且能储存多日不坏,如果卤水兑醋不煮沸冷却用以渍嫩姜,那么嫩姜就难以储存啦。
醋渍嫩姜用来啜粥最佳,夹馒头和薄饼吃也很过瘾。我深有体验,早上如果有一碟醋渍嫩姜佐餐,绝对开胃通气,一整天精神状态都好好儿的,如果放在中午或晚上就没有如此效果啦。民间有谚云:“早吃生姜夜吃卜,郎中先生朝我哭”是很有道理的。还有一种说法“夜食姜,赛砒霜”则不知符合不符合科学道理?
比照初秋的嫩姜,一年四季我们须臾不离用来调味食用的老姜应是寻常多啦。老姜土黄色泽,形如粗糙的脚趾。早先哪个孩子穿前露脚趾后露脚跟的破鞋子,会被小伙伴讥笑“前卖老姜,后卖鸭蛋”。老姜形貌不著,功效显著,比嫩姜辣得多,食之更开胃通气,药用价值独到。江南人家烧鱼烹肉必投姜块,与香葱搭档成绝配,如果一盆炒鳝糊里缺了姜末,顿然大为逊色;在江南面馆吃面,如果来一碟细可穿针的姜丝,那面啊,立时风味大增;若是淋了雨、吹了风受了寒,喝一碗红糖姜茶出一身汗,差不多就痊愈了。近年闽台名肴姜母鸭广受食客喜爱,喜爱的就是那股浓郁的姜香味儿,姜之浓香与鸭之肥美相映成趣,多么吊胃口!
中国人好姜食姜年代久远,当年孔夫子就曾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对食姜作了科学的定论,“不撤姜食”就是饮食中不能断了姜这种食物,“不多食”,就是吃姜不宜多吃。因此,姜主要作为调味品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