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入冬,有关梅花方面的时令文不时见诸报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作者将蜡梅与梅花混为一谈,也有的将腊梅视为梅花。究其原因,可能是作者不熟悉植物学,更由于蜡梅(腊梅)、梅花相继在寒冬腊月或早春时节开花,而且花形、花香相近似,所以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同种。其实,蜡梅(别称为腊梅)与梅花是两个不相干的家族:蜡梅,名梅而实非梅。在植物学上,蜡梅与梅花既不同科,也不同属:蜡梅属于蜡梅科落叶大灌木,而梅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可见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家族,其亲缘甚远。如宋代范成大所撰《梅谱》曾说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蜡,故名蜡梅”;又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
腊梅,为蜡梅的别称,而不是梅花的别称。人们常将“蜡梅”说成“腊梅”,是因为蜡梅在腊月前后开花。有的则认为,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农历十二月就叫蜡月。“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蜡月和蜡梅的“蜡”字,可和“腊”字通用,因而“蜡梅”与“腊梅”也通用。可事实上,虽说南方有些地区的蜡梅是在腊月开花,而其他一些地区就不一定了,因此也有人认为将“蜡梅”称为“腊梅”有些不妥,如明代王世懋所撰《学圃余疏》中就指出:蜡梅原名“黄梅”,因色似黄蜡而故名,并非腊时所开而称腊梅;明朝《花疏》中也写道:“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