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副总干事沈婷——
旁听人代会,让我走近了人大,也真正走进了人大。这几天真正感受到代表的严谨犀利,真诚和朴素。小组审议时有很多代表会因为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而欣慰,也会因为意见好几年没有落实而遗憾,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是心系人民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作为80后的旁听市民,如何传递好“人大声音”?80后是网络舆论的主流群体,应该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者,我就把旁听感受都发到了“朋友圈”里。
今后,人大是否可以有更多贴近青年方式,传播普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来自一家为全市青年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机构。非常高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要扶持公益组织,目前社会公益组织成长不容易的,特别是“草根组织”,资金、人力都薄弱,希望政府能像扶持中小企业一样来扶持这些公益组织。
重视立法也重视执法
宝山区杨行镇人民政府妇联主席吴秋燕——
去年,上海地方立法的一个亮点是:在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前,800多位市人大代表带着草案进社区听取市民意见,这样的民主立法很受欢迎。我们还关心,在立法之后,执法会怎么样,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呢,我们希望人大能加强执法监督。
另外,我还想谈谈教育问题。小孩子的教育,0到3岁是妇联工作的内容;到了幼儿园教育,还是比较注重幼儿能力和情商的发展;到了小学、初中之后,学分似乎更受重视,我们的义务教育是不是可以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呢?这件事,希望借助人大监督能够有所推动。
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培训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风险合规部高级经理杨嫣——
我们知道,区人大代表是直接选举产生,市人大代表是间接选举产生。但无论如何,各级人大代表都应该多联系选民。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是否知道本选区人大代表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我想90%的人是回答不出的。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增加了“代表联络室”,让代表定期联系选民,这个方式非常好,希望加快落实推进。
此外,建议人大代表们要做“学习型代表”,不断增强履职能力。比如,预算监督,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人大代表如果看不懂预算报告,那还怎么监督呢?建议人大要加强对代表履职能力的培训,让代表履职更有底气。
新任命官员考考宪法
黄浦区人大代表孟国庆——
我是民主党派成员,当了18年区人大代表。去年是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每年的12月4日也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宪法日”,这对提高国家和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好事。
如今,由人大任命的官员,在接受任命时,是要向宪法宣誓。而要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我有个建议,除了宣誓之外,新任命的官员是不是也应该接受宪法考试,考试本身就是对宪法的普及,是对法治意识的强化,让“法治精神”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