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重温旧梦的心情,我于去年重访曼谷的丹能沙朵水上市场。
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水上市场,原本是泰国市民生活场景的一部分。泰国中部河流麇集,水上交通异常方便。河道绵密,两边挤挤挨挨地建满鳞次栉比的木屋。为了便于水上人家采购日常用品,当地舟贩遂以小舟运载各种农产品、食品和商品,与居民进行交易。
初访丹能沙朵水上市场,已是将近40年前的旧事了。
好风如水,头戴斗笠的朴实村妇轻轻地划着小舟,晃荡晃荡的小舟上,丰盛地堆满了五彩的色泽,熟到巅峰的木瓜、甜入心坎的黄梨、皮质光灿的香蕉、清凉诱惑的椰子、香到极致的榴莲,全都精神抖擞;热带水果若有若无的香气,就像薄薄的雾,轻轻地笼罩着热闹的河道。有些舟贩,兜售手工艺品,木刻品、铜雕品、棉织品、丝绸、皮包、披巾……应有尽有,尽显泰国风情。舟贩不强制销售,一切你情我愿。想要吃了、想要买了,一声呼唤、一个手势,载人的小舟、载物的小舟,便像是缘份初绽的两个人,缓缓靠近、靠拢;买卖双方,都笑意浮荡。我的身份,不是锱铢必较的游客,而是不小心掉落于当地场景的一个小市民,在亲切的寒暄过后,以一种君子的方式完成交易;然后,在粼粼的波光里,揽着满怀欢愉回程去,心情闲适自在。
有人把曼谷的水上市场称为“东方威尼斯”,然而,我始终认为,华丽的威尼斯是属于浮躁的游客的。但是,丹能沙朵水上市场呢,却是属于当地人的,那种生生不息的活力,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贴近人心。
流逝的岁月始终不曾偷走这份鲜丽的记忆。
然而,没有想到,今年,意兴勃勃地重访这个我曾一度钟情的水上市场时,感觉却猝然死亡,而且,死得十分彻底。
那个早上,依旧是好风如水,阳光兴高采烈。在曼谷中心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将近两个小时,来到了一直美美地锁在我心房里的丹能沙朵水上市场。
一下车,便大大地愣住了。
河面上,宛如过江之鲫,全是坐满游客、堆满商品的小舟。不计其数的小舟,就在河上毫不浪漫地肌肤相亲。许多虎视眈眈的舟贩,把小舟停泊在靠近岸边之处,守株待兔。载着游客的小舟靠近了,舟贩便伸出一支带钩的长杆,不由分说地把游客的小舟勾过去,游客在这种强行的“勾引”下,被逼观看舟贩所展示的商品。舟贩漫天开价,实价可能是原价的四五倍。有人看中了一面鼓,卖方开价2000铢,买方还价1000铢,卖方立刻首肯;这时,有人提醒买客,这面鼓最多只值400铢。买客再度还价,卖者不依。买客嘱船夫离开,不意舟贩却用长杆把小舟硬生生地勾回来,叫嚣、斥骂,粗暴的语言“咚咚咚咚”地跌进河里,使原本污浊的河水更加污秽了。买客只好自认倒霉,花钱消灾。
就在这喧喧嚷嚷、纷纷扰扰的一刻里,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心房传来了“咔啦”一声,那是记忆碎裂的声音。
水上市场,原本是属于当地市民的,可是,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充满旅游动力的地方;那种满溢商业气息而近乎铜臭的动力,夺走了原有的朴实魅力。
记忆里鲜活的感情被谋杀的那种感觉,竟是如此不堪。
坐在装饰得花团锦簇的小舟里,我意兴阑珊。
真不该再来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