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践证明,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现代科学的高度发达,现在,不少孩子疏远了传统文化,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吸纳。他们身上的问题,折射出社会教育的问题。比如,很多中小学不上书法课,但却要学生考级(试)的问题。再如,现在有些年轻人在不少场合,对祖先创造的文字随意改变其含义,如把“没有”写成“木有”;把“长知识”写成“涨姿势”;把“好的”写成“好滴”,等等,不胜枚举。如果这种势头蔓延到中小学生,我们的下一代不是都成了白字先生了?祖先地下有知,岂不扼腕痛惜。
在这样的境况下,上海师范大学及时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它将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等级评定体系,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信息系统……
让人欣喜的是,为切实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中小学书法师资短缺的难题,该中心已着手联合市教委、中国书协,共同举办“翰墨薪传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班”。这必将有效地推动传统书法艺术在中小学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
“树高千尺不忘根”,点赞之余,盼望这样落到实处的机构、组织、措施越来越多,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在孩子们中间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切切实实地浸润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