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电影近两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收获颇丰,今年勇夺金熊的导演贾法·帕纳西的《出租车》刚放映完毕就获得媒体赞誉。该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颇具新意的视角讲述一辆行驶在德黑兰熙攘街道上的黄色出租车,各种各样的乘客直率坦白地回答司机的各种问题。在这个移动摄影棚中,导演将摄像机放在仪表板上,而这个司机不是别人就是导演贾法·帕纳西本人。摄影和表现手法颇有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风格。
由《神父俱乐部》《身体》《喝彩》《四十五周年》《珍珠纽扣》组成的低成本电影“军团”则笑傲于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等“银熊奖”。今年的柏林下了两个双黄蛋,最佳导演奖由《身体》和《喝彩》并列,而最佳男女主演由同一部影片《四十五周年》获得。这几部影片无一例外地走的是“节俭风”,这在如今一部电影动辄投资千万元的“潮流”中显得难能可贵。导演们从人们身边的事例出发,讲述社会的权利结构和阶层,人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与亲人朋友的互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冲突、矛盾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