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一周新闻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扒民警 守卫上海的“隐形”卫士
程绩
■陈峥(右一)与搭档在公交车上当场抓获两名涉嫌扒窃女子 图 新华社
  本报记者 程绩

  他们是警察,但不能穿警服;

  他们是小偷,但却在“扮演”乘客;

  反扒民警和小偷,每天都在申城的公交车上上演着一幕幕“猫捉老鼠”剧。

  2014年,上海公安轨交总队共抓获扒窃犯罪嫌疑人2156名,同比增加15%,上海市的反扒形势依然严峻。

  每到年末春运高峰,都是扒手频繁活动的时候。为了体验反扒民警这份特殊的工作,本周,记者连续跟踪采访轨交总队三大队的反扒民警。 

  1 体验

  寒冬二月,凌晨4时,陈峥爬出热乎的被窝,匆匆洗漱后,她轻轻掩上门,为了不吵醒睡梦中的家人。

  这是陈峥一天工作的开始,她是上海市公安局轨道和公交总队三大队(以下简称三大队)的一名反扒民警,全国三八红旗手。

  1米5的身高,穿上松松垮垮的棉大衣,头顶红色绒线帽,“看上去怎么都不像警察吧。嘿嘿,不像,就对了。” 

  每到年末春运高峰,都是扒手频繁活动的时候。轨交总队的205名民警,犹如“隐形人”般夹杂在人群中,每天穿梭在公交车和站台之间,只为了擒拿市民深恶痛绝的“第三只手”。

  早晨7时,冬日里天刚蒙蒙亮,三大队12名民警和3辆车就已经布点完毕,今天他们的目标是公交21路,从广灵四路站到四川北路站,9个人分别“盯梢”三个点。

  21路途经广粤路、凉城、广中路等居民区和热闹的四川路商业街,是虹口区客流最密集的公交线路,也是春节前扒窃案的多发地。

  “我们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制定工作计划,最近21路上发生多起失窃案。”陈峥说。

  今天和陈峥搭档的是董娄理,董娄理一身黑衣打扮随意,站在车站上毫不起眼,“为了隐藏身份,我们绝对不能穿鲜艳的服装。”两人是7年的老搭档,陈峥胆大心细、老董淡定从容,相得益彰。“我们要赶在早高峰之前到公交站点,要比小偷上班早”,董娄理说。

  不久,一辆21路进站,通过车窗望进去,黑压压的人贴着人,停站十多秒钟,陈峥和董娄理的双眼像X光一样扫描着每张面孔,“车门口处是扒手们容易作案的地方。有的会在上车时假借推你上车而伸手扒窃;有的在下车时会因你专注下台阶而伺机下手。”

  “现在小偷越来越厉害,往往一看耳机线就知道手机的型号,我们最近缴获的被盗手机,绝大多数是iPhone。”

  此时,站台上一个身穿红色马甲的年轻女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她打扮时髦挎着一个名牌包,“这是一个‘老官司’,熟面孔。有些小偷为了隐藏身份,会故意穿着光鲜。”

  与站台上的其他乘客专注等车不同,“红马甲”的眼神一直在关注身边的人,一旦与人对视就迅速转头。

  约10分钟后,“红马甲”紧贴一名乘客上了车,民警随即紧跟上车,乘客似乎略有察觉,就在“红马甲”伸手的同时,把背包放到了胸前。两站之后,“红马甲”放弃努力下了车。

  忙碌了一上午,眼看小偷就在眼前,却无法实施抓捕,董娄理说这是反扒民警工作的常态,“有时一天得换乘二三十趟公交,有时几天都逮不到‘一条鱼’,捉贼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等待。”

  2 捉贼

  “猫捉老鼠”就是他们的工作,每天,都有一场场暗战在车厢内上演。

  “做反扒民警,需要鹰一样的眼睛、熊一样的力量、豹一样的速度”,陈峥说。别看她个子小,抓小偷时的勇气却是公安系统出了名的,一把抓住死不松开。

  陈峥说,她每次和扒手过招的时候,眼神是最容易泄露“秘密”的。一次,一名扒手被陈峥死死铐住束手就擒时,由衷地说,“阿姐,你的眼睛真像两把刀子!”

  其实,三大队里的15名一线反扒民警,每个人都是火眼金睛,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有“雷大探长”称号的雷震,年纪38岁却有了17年的捉贼经历,“车站上有看车的,也有看人的,我们锁定的对象,如果是既看车又看人,那十之八九是小偷了。”

  反扒民警有能力对每张陌生的面孔作出初步判断,“扒手是职业化的,再怎么掩饰,有时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能暴露出他们的内心。”

  三大队成立于1998年10月,十余年中,三大队在上海共抓获车扒等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近8000名,其中不乏经典案例。

  2012年5月,松江连续发生多起公交车盗抢金项链案件,作案手法一般都是4人共同作案,两人在乘车时故意阻挡吸引注意,“剪刀手”在背后轻轻拎起乘客金项链“咔嚓”一剪,另外两名同伙用早已准备好的衣服或毛巾迎着落下的项链一裹就走。一旦被发觉,就对被害人拳脚相加抢劫后逃离,十分嚣张,在当地引发恐慌。三大队接到报案后,调阅了公交车上的监控录像,发现其中一名男子是“老面孔”,此人姓吴,以前曾经因为盗窃被警方处理过。顺藤摸瓜,经过10多次排摸取证,团伙成员的身份、住址和活动规律被逐一摸清,最终,轨交警方出动40多名警力,将5名嫌犯擒获。

  2013年7月,三大队民警刘同山(现任大队长)在巡逻过程中,在川沙路华夏东路口农工商超市公交站,发现一名男子形迹可疑,“对象先上了一辆993公交车,随后换线到188路公交,几经折返,我们行话称这叫‘回轮’。”随后,8位民警连续跟踪14个小时,转乘20多辆公交车,但对象十分谨慎,仅有几次下手也都没有“收获”。次日早晨6时,民警又蹲点伏击,4小时后,小偷在转乘第4辆公交车时得手,从一名妇女口袋中摸得一部三星手机,被民警抓获。为了抓一名小偷,8位民警2天共18小时未合眼。

  3 辛苦

  陈峥的微信名字叫“清道夫”,“我们每天在马路上为老百姓清除安全隐患,你说像不像‘清道夫’”?

  上海16个市辖区和崇明县,近2000条公交线,几乎都留下过反扒民警的足迹。

  起早摸黑,这是反扒民警工作的真实写照。

  “我们一般都是4点就要起床了,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最难受的就是冬天,刚进来的年轻人最多要用6个闹钟才行。”

  不仅身体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反扒民警的工作一直在路上,他们只能穿便衣,不能公开露面,照片都需要在面部打马赛克,“抓获嫌犯后,我们会第一时间给他戴上眼罩,就是为了以后不被他认出来。”很多反扒民警都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安慰,是每天能安全回到家,脱下“伪装”,真实面对自己的家人。

  “不计较”,这是反扒民警的共同特点,“我们经常连续十多天工作,最长的记录是16天,每天从凌晨到深夜,如果计较工作时间和得失,是没法坚持下来的。”

  三大队里,很多都是干了近20年反扒工作的老民警,虽然大多年过四十,但热血依旧,“我们反扒民警,一般都会做到退休。”董娄理说。

  陈峥说,很多人不理解她,“你都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了,为什么还在一线拼命?”确实,陈峥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这个岗位,甚至很多次领导都命令她“退居二线”,她每次都拒绝,甚至有一次前一晚刚答应“不干了”第二天又早起抓贼。“我舍不得这个团队,很多人都问过,你一个那么瘦小的女同志,为什么有胆量在前面冲?我跟他们说,因为我对搭档有信任,我后面有人,当我有危难的时候一定有人救我,不用担心什么。有一次,我在前面抓捕,不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情,当抓捕结束,我的搭档说,你知道吗,刚才一把弹簧刀拿出来,你没有看到。”

  “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这么多年来,每当看到失主们感激与信任,我就很自豪。我觉得我会一直做到退休的。”已经54岁的陈峥说。

  4 危险

  陈峥的左右手都有伤,一次骨折一次脱臼,她说,“我们反扒民警几乎没有没受过伤的。”据了解,反扒民警的受伤率历来是各警种中最高的之一,民警在反扒时被扒手团伙殴打的不在少数,甚至还屡屡发生穷凶极恶的扒手用刀捅伤民警的情况。

  有一次,陈峥遭遇了一个身高超过1米8的小偷,对方看她如此瘦小,自然不肯束手就擒,硬是拉开车门往下窜。陈峥用手抓住大汉的皮带,也被带到了车下。大汉狠命地扳住陈峥抓皮带的手,然后一个“背包”,狠狠地把陈峥摔了出去,撒腿就跑。“砰”的一声,陈峥重重跌在地上。但是,谁也没有料到,陈峥立刻大吼一声,喊着“抓住他!”旋即从地上一下子又爬了起来,拼了命地往前追。跑了近百米,大汉再也跑不动了,两腿一软瘫倒在地。嫌犯被带走后,陈峥才露出了满脸痛苦,坐在地上。原来她的左手拇指早已肿得像胡萝卜一样粗。后来,医生诊断:大拇指脱臼,韧带严重拉伤。

  轨交总队反扒支队政委余明告诉记者,反扒民警在与小偷交手时,从来考虑的都是乘客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无暇多想自身安危。“现在车扒手段越来越高明,扒手的反侦察能力也越来越强,而且作案类型也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扒手们身上都会藏些小刀、匕首。我们在抓捕时,必须找准时机,以免伤到无辜的群众”。余明说。

  5 付出

  “最对不起的是家人”,记者采访中,很多反扒民警这样说。

  有些刚当父亲没几年的反扒民警,他们的孩子只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警察,却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也从没见过爸爸穿警服。

  陈峥有一个宝贝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陈峥曾经对他说,“宝贝,如果遇到危险,你要记住,一定要离妈妈越远越好。”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反扒民警最大的动力,陈峥说,“如果哪一天我爱人跟我说,你回来不要再做了,我一定会听他的话,我真的很感激他,他从来没有说过,因为他知道我要什么。”

  从1998年建队至今走过17个春秋,反扒队伍经历了三代人,最早的老劳模徐福鑫是陈峥的师傅,他靠两只脚一副手铐打天下。现在陈峥这一代也到了职业生涯的后期。幸好,现在队伍里有姜宏峰、陈杰、白国方、张喆、江涛、张慧俊这六只“小老虎”顶了上来。“我们的年轻人真的很棒,他们思路开阔,善于运用新技术,更能够做到精确打击。”陈峥说。

  三代反扒民警,共铸一个光荣的集体,成为守卫上海的“隐形”卫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反扒民警 守卫上海的“隐形”卫士
新民晚报一周新闻人物A06反扒民警 守卫上海的“隐形”卫士 2015-02-15 2 2015年02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