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时常关注路况,发现路况不尽如人意之处甚多。比如,普陀区延长西路、泾慧路口的非机动车道内,以及延长西路子长小区门口的马路上,各有一个大于碗口、呈喇叭状的凹塘,且多年无人问津。又如,闸北区普善路286号附近非机动车道上有一个窨井盖,与其边框间竟然有近10厘米的空,形成的凹槽最深处超过10厘米,如骑车人不慎将车轮嵌入其中,轻则会导致跌倒,重则将引发交通事故。为此笔者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始终没有下文。再如,前段时间闸北区大统路非机动车隧道内横亘着20条左右突出路面的“蚯蚓”,使骑车人苦不堪言。后经登报反映,才予解决。
上述问题无疑与本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大都市的形象颇不相称。
笔者供职于铁路单位,本行业内有“巡道工”一职,即负责定期巡视、检查铁路沿线有无钢轨变形、螺母松动等异常情况,并及时报修。不知本市市政单位有无类似队伍?如果有,工作恐怕还得做得更到位些;若无,从上述情况看,亟待建立,以加强对各种道路问题进行巡视、检查和及时维修。
上海的马路虽多,但如果各区县市政单位能够分工包干,安排少量责任心较强的员工每天骑车巡检,这样,能够覆盖、查看的道路必然十分可观。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检查标准和监督机制做保证。相信有了这些市区巡道工们“啄木鸟”,加上其他市政部门的积极配合,完全可以将绝大多数的马路维修、保养得平整宽敞,从而让市民出行更安心,也让上海的“名片”更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