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邻家有个三年级男孩,其父母让我临时照看半天。所以我就与他攀谈起来。
孰料,他一连问了我三个“凭什么”:“凭什么老师重好轻坏?就是重男轻女那样的意思。”“凭什么老师只批评坏学生不批评好学生?好学生上课也讲废话,老师就只当没看到。人都是平等的嘛!”“凭什么坏学生就不能当小队长?那怕只给我当一天,不好的话,再撤也可以嘛!”我愕然。是什么导致他提问不用“为什么”而用“凭什么”?听着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口一个“坏学生”的自定义,真真让人好生心疼。从这三个提问中,我不难感受到他心中的不平;也不难看出他其实是很有思想、很有个性,是棵要求进步的好苗子。
说来也巧。新年里,微信传来一篇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文章,题目:《二十年以后的我》;内容:“今天天气不错,我和老婆带着我们一对可爱的儿女环游世界。突然,路边冲出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污秽、无家可归的老太太。天啊!她竟然是我二十年前的语文老师!”卷面右上角,有红笔画了个圈。右下方,亦红笔:这个星期你站着上课!
阅后,笑喷。(申明一下:并非幸灾乐祸,本人亦是教师)随手传给老公。始料未及,老公的阅后感,与我大相径庭。他义愤填膺、痛心疾首道:“简直是教育的失败。”“何以见得?”我问。“教师含辛茹苦、日复一日地为学生付出,换来的竟是这等恶毒的诅咒。不是失败是什么?”他反问。“No,No,未必‘孺子不可教也’。字面上看,学生对老师确有怨气,借题发泄。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师生间沟通思想、缓解矛盾、消除隔阂的有利契机?”我反驳道。“对这种不努力学习的捣蛋小鬼,你能有何高招?”老公疑问。“不能说是高招,只能说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引出的应对方法不同,从而取得的效果,或许截然不同而已。”我缓缓作答。“怎么应对?”他不服道。“来个‘狗尾续貂’,幽他一默如何?你想啊,这个小强,他敢这么写,肯定是豁出去了:‘俺不怕罚,奈何以罚惧之?’倘若教师果真一怒罚他的话,则积怨愈甚。师生情绪对立,谈何教育、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如果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深入挖掘他文章的亮点,说他能大胆地思想表达,而思想即文章的灵魂,是如何重要等等,给他来个意料之外。再继题目之初衷,延续创意,引导他续写,比如接着他的文章,教师续写:哈哈哈哈……看着语文老师手足无措、满脸尴尬的囧态,我不由得大声笑个不停,太痛快了,从来都没像今天这么痛快过。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忽然,耳边隐约传来‘小强、小强’的呼唤声。哎哟,是谁在打我屁股啊?猛的一个鲤鱼打挺,我惊坐起来,揉了揉两只惺忪的睡眼喊叫:‘妈,你干嘛打我呀?’‘干嘛?你没见太阳晒屁股了?快点起来,上学来不及了!’哦,原来刚才是个梦啊?回想梦里的情景,我不禁……”(更多精彩,且待小强后续。)
我想,师生间不妨来个作文接龙、创意PK如何?如果是这样,是否会增加、丰富情节?不但能完成字数的要求,还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如果是这样,以点带面,作文课上尝试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并引进“争章”游戏,搞个创意竞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是这样,看看,教育、教学效果会否有所起色?有道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教学的艺术,同样在于创新哦。
我仿佛正身临其境、穿越到了从前的课堂……
古人云:“人之趋善,如水之就下。”是很自然的事。没人生来就甘愿做坏人的。所以作为享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之称的人民教师,细心、悉心地呵护儿童稚嫩无邪的心灵,是天职。我们既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而对学生另眼相看,亦不因一个粗心无意的口误而伤及孩子的自尊。有教无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