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是中国歌坛的不老松。他创作的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敢问路在何方》、《说唱脸谱》等,为亿万群众所传唱。他为歌剧《江姐》写的歌词,毛主席尤其喜欢,并接见了他。他是空政文工团的一名创作人员,军衔文职少将。
尽管阎肃已经86岁高龄,但思维清晰,身板硬朗,声音洪亮,步速很快。他工作依然忙忙碌碌,或者担任央视文艺节目评委,或者参与大型活动的歌词创作,或者为爱乐的年轻人上歌词课。他说:不像现在写一首歌,有多少钱。当年我们写歌是为国家服务,从不讲报酬,靠的是敬业、奉献精神。我们要把文艺这一好传统传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阎肃头顶词坛泰斗的桂冠,而实际生活中他很随意,乐于扮演一个快乐的角色。他口吐新词,给朋友回短信特别快,喜上网看大片、钟情于李宇春的歌。在他身上,人们感受到的是时代的新气息,没有一点老年人的暮气沉沉。生活中传诵着阎肃许多趣事。有一次在活动现场,一位妈妈对儿子说:“那是阎肃!”孩子太小不明白,就问:“阎肃是什么东西?”阎肃马上笑着接话:“阎肃他不是东西,他就是我呀!”一句幽默的话语便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又有一次他去重庆南开中学演讲,那可是他的母校。校长讲话时,原本坐着的阎肃站立了起来,校长示意他坐下,阎肃说:哪有校长讲话学生坐着的。此时下面坐着的学生全部站立了起来,并以热烈掌声向他们的校友——阎肃致敬。阎肃原名阎志扬,因为生性活泼,爱开玩笑,有人批评他不严肃。阎肃不服气,索性改名阎肃。
阎肃保持健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经常用脑。他说,“用进废退”,人体许多器官都遵循这一规律,脑子也不例外。脑子会越用越活,从而推迟脑细胞衰老的进程。有人问他,何以能创作出这么多的好歌词?阎肃笑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在创作上没别的窍门,就这8个字。”在他家里有多达万余册藏书,从专业剧本到社科读物,每有闲暇,他便手不释卷。有人说,阎老是学问的“杂货铺”,而他则回应:“五谷杂粮(各类知识)能养人。”除了读,他还有意识地记忆。一次,作曲家姚明想考考他,便说:“我说《水浒》里108将的名字,你说外号,看能不能对上。”结果屡试不爽,令在场的人惊讶不已。
阎肃认为,人生潮起潮落。在逆境中,要迈过艰难的人生门槛,精神上的支撑十分重要。1959年阎肃被定为漏网右派,差点发配去了北大荒。他还给在北大荒劳动改造的战友偷偷寄钱寄粮票。对于各种政治压力和周围投来的冷眼,他不以为然,创作歌词依然激情澎湃。他说:“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自己要有自信。自己与自己纠结,过不去,没有这个必要。”
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大块完整的时间,于是阎肃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锻炼。他自编了一套健身操:步行时伸直腰背,抬头挺胸,可增强腹肌,舒展颈椎。看电视时久坐沙发感到疲劳,可换坐椅子,将腰背贴近椅子背,双手在椅子背交叉,尽量挺胸,深呼吸,收腹数次,再舒展身体各部位。晚上上床后先静卧,缓缓呼吸,做俯卧撑数次,有利入睡。外出回家或劳累时,可平躺在床上,不垫枕头,将腿伸直抬高,左右各10次,会感到头脑清醒,全身轻松。“以上方法我坚持十多年,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