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越来越现代化,人心便也跟着“现代化”,我之所以要给人心的现代化打个引号,其实不是真的现代化。古人弘扬孝心经典之“二十四孝”虽然个别事迹有些偏执近乎荒诞,但总体仍有着很浓烈的感染力。
二十余年前我去华西村观光就看到他们把“二十四孝”做成雕塑,虽然塑得粗糙,也得到一些社会舆论的诟病,但我认可他们的做法,因为弘扬孝道是没有时空概念、也毋须贴什么阶级标签的。还有,无锡修缮惠山古镇时,原东岳庙照墙两侧朱熹擘窠字体的警语“万恶淫为首,百善孝行先”引起争论:要不要保留?曾一度被抹去,最终在绝大多数群众的呼吁下得以恢复。语出清代王永彬著《围炉夜话》之“万恶淫为首,百善孝行先”对大善大恶泾渭立判。也许人们对“百善孝行先”完全接受,对“万恶淫为首”心里认同,可字面上太过扎眼,所以为去除这一句,连带着把“百善孝行先”也剔除了。后来随着时势变化,尤其是反腐败之深入,人们终于悟得原来“万恶淫为首”也是古往今来屡试不爽的一个规律呢,且不见如今扳倒的贪官为了满足淫欲,就拼命贪污敛财,“万恶淫为首”一点也不为过呀。于是众议佥同,把东岳庙照壁两句警语给补了个全。
这里不说“万恶淫为首”,只说“百善孝行先”。封建时代大力提倡孝道是有其合理性的,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何以孝天下?今天也一样,一个人连敬养父母的责任都尽不到,何以承担社会责任?孝心是天性、是良知,主要是先天与生俱来,但也要社会大力提倡、形成一个氛围。我接触过一个农村干部,他说起在乡下提倡孝心一是要惩戒二是要引导,比方他们乡间一度建造过一所“不孝院”,将受到忤逆的老人接去敬养,其实就是敬老院,却故意冠名为“不孝院”,让老人的儿女感到尽失脸面,如坐针毡样难受,终于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只能去“不孝院”将老人领回,还要具结悔过,当然,如果真的没有能力赡养老人,乡镇也会全盘接收下来,终于,不孝老人的现象基本得到改观,遂将“不孝院”恢复为“敬老院”的名称;再说引导,乡镇干部发明了许多方法,虽然是细枝末节,却很有创新,其如一则“阳光孝心”就很别致。
何谓“阳光孝心”?就是看子女给父母多少“阳光”?怎样来计量多少“阳光”?那就是看子女安排父母的房间是朝南还是朝北?朝南就是拥抱“阳光”,朝北就是隔离“阳光”。我曾在江南不少地方看到老人的房间皆处于阴湿位置。是这样的格局:儿女结婚成家了,就造阳光明媚的新楼,父母则心甘情愿栖居于新楼旁狭窄陈旧的老屋。现在这情形有所改观啦,乡镇干部要挨门挨户检查,如果父母不搬入新楼,就被视为不孝;再有一种计量“阳光”的方式就是发起评比谁家的子女经常给父母晒被子?晒被子就是吸纳“阳光”,尤其是冬季,经过太阳照射的被子是何等的温暖,充盈着太阳的香味!评比中,凡有阳光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晒被子、都晒老人的被子,一时成为这个乡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由衷为这样的风景点赞!
这位农村干部还跟我说起提倡孝心活动中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他们除了“阳光孝心”活动,还来了个称体重的评比。这评比是从传统的立夏称体重习俗延伸而来,——从前立夏节男女老少都要称下子体重,过了一个夏季再称一下,看一夏季后,体重是不是减轻了?以此测试夏季体质的变化。此乡村每年定期给村里的老人称体重,看一年后体重是增加还是减轻了,以此测试小辈之孝心。叵耐老人们不大会增加体重,有的再怎么补养也壮不起来,于是小辈犯了难。其中有位老人虽然得到小辈、尤其是媳妇的细心照料,一年下来仍稍见消瘦,怎么办?他怎肯让媳妇没有面子?于是在复称体重时偷偷在口袋里藏了个秤砣——哈,他的体重果然增加了,但“西洋镜”也被戳穿。当明白原委后,乡村领导深为这一家和谐的亲情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