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不少人为了避开扫墓高峰,这几天就开始“行动”起来了,扫墓是中国传统习俗,人们往往在亲人墓前流泪、默哀,供上饭菜,点上香火,寄托哀思。中国人习惯在墓碑上刻字,现在还会加上照片;而西方人则不同,他们的墓碑有些完全是艺术。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因此墓碑文化也大不相同。西方人的墓碑往往喜欢用雕塑和绿化来装饰,因此走进墓园,往往有种走近艺术馆或公园的感觉。由于信仰不同,他们不愿在过世亲人面前哭泣,因此前来祭拜的人不少面带微笑,甚至和墓碑“对话”着,仿佛逝者在世时那样泰然处之。他们的雕塑题材往往与逝者一生的品质、喜好有关,很多带有宗教色彩,除了一些伟人会雕刻本人的雕像,大部分人都选择用天使、神的形象,似乎寓意着他们能够在神的指引下进入天堂。不管他们的梦想是否成真,至少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多少是一种慰藉。
而在中国墓葬文化中,曾经帝王将相使用的墓陵也代表了每个朝代的艺术造诣,只可惜他们的艺术性却并不是给后人观赏的,而是逝者的陪葬品,我们能见到的往往也是盗墓贼盗取而来,很多精致的服饰也因腐朽而无缘一见。到了如今,我们的墓葬提倡简朴,更加与艺术无关了,虽然有些遗憾,但是我们的文化习俗还会代代相传,这些非物质遗产也同样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