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出席一家企业的活动,会前,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关于这些,我曾做过详尽的采访,所以看着看着便发现遗漏了两个重要的“历程”。于是,我把这个“发现”告诉老板,老板倒也坦率,说不是遗漏,而是故意抹去的,因为这两个项目的尝试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也是他经营失败的案例,所以没必要放在公众平台上展示。其实,我清楚,他也明白,这些怎么能够抹去呢?他的企业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发展壮大,声名鹊起,离不开这些试错案例。
十几年前,当他感觉自己的童鞋品牌走到了瓶颈时,为寻找新的突破,开始尝试经营童装。岂料隔行如隔山,服装、鞋类原是两个领域,砸了三年资金,市场却不见起色,最终以库存积压、资金亏损而收官。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老天仿佛也垂青努力的人,当初因为有了童装项目,公司场地不够,他购置了一处房产作为童装开发部,几年之后,房产价格突飞猛涨,远远盖过了童装上的亏损。他抛售了这处房产,又在某工业园区添置土地,盖建了一幢颇具气势的公司大楼。不仅提升了公司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的运作,他打破了业内用人的传统思维,学会了跨行跨业吸纳人才,引进了新的经营理念,使公司的管理水准也上了一个台阶。
若干年后,有同仁牵线,介绍他代理一个意大利的高档童鞋品牌,他明知这池水不好趟,还是动心了。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童鞋的销售网络来运作这个牌子,实施多品牌策略?他渴望探索这条发展之路。但上手不久,果然,虽说产品同类,但档次不一,消费群体和终端渠道也是各不相同。对于一直经营中档品牌的他,一切又是新的开始,咋办?无奈“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于是,从开发、生产至销售,他参与了这个品牌的整个经营过程。又是一个三年,最终,还是因产品价格高,市场定位拿捏不准而夭折。然而,正是由于这段“趟水”经历,使他懂得了高档品牌对品质品相的要求以及市场运营规则,两年之后,他将自己的品牌成功提升到中高端,扩展了市场份额,打进了一线商场。
试错,是一种勇气,这种勇气绝不亚于他当年创办企业。二十多年前的创业,门槛不高,成本不大,比的是勇气和魄力。正如他所说,一米深的池子,有胆量跳下去的都能戏水,上升到二米就得会游泳,再往上升,就得比水性。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在提高就意味着水位上升,如果我只满足于一米戏水,而不抓紧时机练就良好的水性,那么在水位上升到某一个点上,随时都会面临湮没淘汰。确实,试错就是练泳中的呛水,是跌倒后的匍匐前行,是光鲜背后的狼狈。
大屏幕上的光辉历程依然在循环滚动,我还是坚持认为“试错”的经历不可或缺。这回,老板的回答更实在了,他说,不是我怕坍台,而是很怕麻烦,你想想,若是晒出这些经历,别人就会问,童装呢,某某牌子呢,现在如何啦?然后我就得不停作解释、讲故事……
我不禁哑然,难怪,所有成功的品牌,与之匹配的都是一段辉煌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