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政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正书记答客问
朱国顺
孙绍波 画
  朱国顺

  “想请问韩书记,在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和简化审批手续方面,是不是有什么新的举措?”

  “在创新的过程中,创业者和各类创新主体是运动员;裁判员是社会和市场;政府不是裁判员,而是服务员。作为服务员,我们要改变很多过去的管理方式。政府通过改革转变职能,就能够释放很多的活力。”

  问与答,问题的提出者是胡作,一位儿童可编程智能机器人项目创业者。回答者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海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热潮,牵动着万千市民的心。无数的创业者、专家和普通的市民,都纷纷提建议、出主意,投入到为上海科创中心献计出力的行列。上海的三家新媒体看看新闻网、澎湃新闻网、上海观察,采访了20多位在上海不同岗位上的各方人士,他们热议上海发展,憧憬美好未来,提出了心中的问题。

  韩正书记看到这些问题后,在市委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的第二天,就安排回答他们的问题,共同探讨建设科创中心的美好未来。

  韩正书记首先对大家的热忱表示感谢:“在视频中,我见到了很多熟悉的科学家、教授、创业者、企业家,也见到了很多来自各地的新朋友。大家为梦想而共同奋斗,也为我们这座城市建设科创中心而建言献策。我和我的同事们都非常受鼓舞。谢谢大家!”

  海归创业者陈越猛非常关注对创业企业的支持政策,他问韩书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品牌的支持力度能否更大一些?”在沪外籍IT人士诺亚则非常想知道如何为创业者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

  韩正书记说:“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生事物,创新的结果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针对这些新生事物,我们过去传统的、习惯的管理办法是不适应的。”他说,政府通过改革转变职能,就能够释放很多的活力。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很多科创活动的主体不是企业,不能用管企业的办法去管。政府要放开。放开就是最大的支持,只有开放才能搞活。

  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如何集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杰夫·雷蒙的问题是:“你认为政府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建立一个创新机制,以培养一批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并且与世界同行保持充分沟通交流的青年人才?”泰坦科技创始人谢应波则问道:“政府能否为特需人才建立特别通道,让创业者放开手脚在上海大干一场?”

  韩正说,人才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让各行各业人才近者悦、远者慕,只有这样,创新的力量源泉才能迸发出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行动方案“22条”,力图使大家关心的问题都能够有所回应,特别是三个关键问题:如何能够集聚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由谁来评价,人才的价值如何来衡量;所有的创新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企业的利益、城市长远的利益如何结合起来。把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人才问题才能解决得更好。

  创业中介服务项目从业者李大维关心的是在科创中心建设中,有什么样的政策可以把尖端的科技成果透过开放开源的方式带给更多人。复旦大学教授、柔性电池课题组负责人彭慧胜关心的是产学研流畅和设立产学研中心的问题。

  韩正书记回答说,我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除了基础研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应用成果产业化,而且是高效的产业化。首先,成果的使用权、拥有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从体制机制上要改革、要放开,处置权收益权要放还给创新主体。第二,要把知识产权保护,从保护创新者核心利益的角度,把上海建成知识产权保护最好的城市之一。另外,成果转化是创新主体和企业走向市场的结合,要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产业集群,这是下一步要很好发展的。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许多创业者十分关心的。网游项目创业者沈宏问道:“对于一个初创期的企业来说,一千个计划书才可能有一两个被风投看中,科创中心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投资人吗?” 

  韩正书记回答说:“我们要明白,不是很多创新创业者都会成功的,很多都会遇到挫折,甚至失败。实际上,第一次失败是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财富,可能第二次、第三次就成功了。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包容,更多地为创业者创造更好的环境。”他说:“最近,我也了解到,全市一共有100多个孵化基地、创客中心。为什么一下子有100多个?关键一点就是放开了,就是我们尊重创新的规律、尊重创新活动的规律。放开就是最好的环境,放开就是对创新、创造、创业最大的支持。我们这座城市要人人可以创新、处处可见创新、时时体验创新,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自然》执行主编、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监尼克·坎贝尔问道:“为什么上海与其他城市,尤其是亚洲的城市相比,是一个适于投资合作和建立创新中心的城市?”

  韩正回答说:“一是人才,一是开放。”他说:“上海的优势是综合优势,而不是某一个单项。海派文化就是包容、开放的文化。建国以后,我们又积累了很多综合优势,例如,高校、科研院所比较集中,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上海的综合优势为我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特聘教授鲍勇剑在他的问题最后提了个想法:“您能否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老师一起、和杨浦区的创业者一起开一门创业辅导课程,并让这门课程成为网络辅导课程的一部分?”

  韩正书记笑着回答说:“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通过交流,我可以得到很多养料,学到很多新的知识,也从大家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受到很多鼓舞。”

  韩正说:“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我们更重大的责任,就是为所有的创新创业者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必须是足够宽松的环境,使得每一个创新创业者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韩正书记的答问全文,今天晚些时候将在三家新媒体播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时政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民生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政界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专版
韩正书记答客问
声音·八方
张高丽:独木不成林 劲往一处使
新民晚报时政新闻A03韩正书记答客问 2015-05-28 2 2015年05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