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卜永祥对于“汇率的改革要以利率改革为前提”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世纪末做了很多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类似于南亚、东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智利等国家并不存在这样的顺序,实践并不支持有顺序的学说。因此,我国面临这三项改革时,不一定要遵循顺序,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改革条件是否具备,择机推出改革。
此外,每一项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改革都有若干环节。在改革中,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把资本项目改革的所有项目全部做完,再考虑利率、汇率的问题。
而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则认为,中国资本账户需要有先后顺序,并且非常重要。“三元悖论”理论要求汇率应该逐渐浮动,也需要一个以市场机制所决定的市场利息。因此,金融开放的先后顺序应该非常清楚,应注重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来对利率市场化实行配套。否则,利率市场化后,中国利息水平大幅上升,对宏观经济影响将是非常负面的。“虽然各国国情不一样,在大框架下,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先后顺序。”他说。
另外,针对资本账户的开放,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张春表示,开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另一种是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流动,比如去国外买资产直接付人民币。国际上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小国的,中国是完全全新的实践,作为大国,中国的货币其实可以成为真正的国际储备货币。因此中国在选择这两种方式的时候,要考虑长远,怎样帮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