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能创造什么?结合定位物体,抓拍活动精彩瞬间的“水上跟拍器”;利用高压蒸汽来实现衣物速洗的“Q-WASH”;关注环卫工人工作处于高危环境下而设计的道路行驶车辆预警装置“U-GAR”……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第二届“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海选拔赛6月在同济大学创意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大赛以“共创未来”为主题,关注社区、教育、环保、健康、交通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打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全新产品。
上海市赛区共吸引了300名创客报名,参赛选手年龄涵盖广泛,最年轻的参赛选手是来自上海中学初中部的陈浩庭(Alex),年仅13岁,比赛选手中也不乏50岁以上的创客。
崇尚“自由、平等、开放”的创客精神,坚持技术只是路径,生活才是源头。本次上海站,很多创客们将目光投向老龄化问题和儿童教育问题,水上追踪器、康复日历、航天梦、盲文字典等作品表达了他们希望从技术的层面开始,用实际但不那么激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改变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生活质量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