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发
尹荣方
  尹荣方

  五十七八岁时,头上渐见白发。慢慢地,乘车或走在路上,偶或有小孩,叫我老伯,开始时有些惊讶,觉得我哪里就老了呢,有多少事尚未着手,有多少文章还待动笔呢。然而,白发却一天多似一天,为了显得年轻,染了几次发,有一次大学同学聚会,有同学说,你不见老啊。听着似乎很舒服。但时间一长,觉得染发也麻烦,有时所染黑发与自然白发相间,自己看着也不自然,加上有一亲戚因染发而得皮肤病,于是对染发有所狐疑。又正巧翻《随园诗话》,读到清人袁子才所引宋人的一首诗:“劝君莫恼鬓毛斑(白),鬓到斑时也自难。多少朱门年少子,北风吹上北邙山(坟山)。”从此我就再不染发了。

  年老而生白发且日益增多,这是自然规律,人既无可奈何,正该如宋诗人那样,取旷达乐观态度。人能尽其天年,尽管银发满头,又岂非幸事!所以于白发不斤斤计较,实较为明智。

  西塞罗作《论老年》,以为老年是收获的季节,如果家计粗安、无甚累赘,人生至满头斑白可获极大自由,一边享受生活,一边研究哲学,读书写作,那种乐趣是年轻人难得的。

  我赞同西塞罗的意见,老年人见多识广,如果一个白发人身体健康,衣食不愁,并不看破红尘,对世事有些兴趣,又喜欢读书的话,他的生活怎会乏味!

  老年人有的是时间,若执著于青年时之爱好、事业,生活既趣味多多,于社会也最易作贡献。歌德完成《浮士德》第二部时,年已八十三岁,不久他即辞世。雨果的《九三年》,完成于七十岁后。季羡林七十岁开始,花十年时间完成《糖史》。冯友兰重写《中国哲学史》,也在八九十岁的晚年。三十年前,曾在华师大听蒋星煜先生讲中国戏曲史,那时他已过耳顺之年,记得头上似乎已有白发。近日看电视,正介绍蒋先生,九十三岁的先生虽满头白发,满面皱纹,但思路清晰,言谈动听,近年仍笔耕不辍,心想这样的老人,活得真精彩啊!

  数月前,偶遇昔日一位大我几岁的学者朋友,他说已经退休,我略询他的退休生活,他说依旧弄学问,希望搞出些可以传诸后世的文字。望着他头上的白发,我不觉肃然起敬。

  有人曾劝我,已经退休,头发也已白了,不必再辛辛苦苦,舞文弄墨了。我笑而不答,不知我去年一年,光论文就发表了六篇,舞文弄墨之有滋味,局外人恐难领略也。近几个月,灵感袭来,一鼓作气,完成论文数篇,又有大学学报发我论文,登我照片,为之踌躇满志。有时照镜子,发现白发似又增多,觉得这又何妨呢!袁子才引唐人诗“欲折垂杨叶,回头见鬓丝”,“久不开明镜,多应为白头”,说皆是伤老之诗,不如白香山作壮语曰:“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

  袁子才之意,正合我意,人生不必伤老,天道酬勤,老年不必一味逸乐,则人生晚年,未必不遇余霞满天之境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互动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白发
谦谦君子徐云叔
入梅
魅力
明月二三事
遵道贵德
股市沉浮二十载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白发 2015-07-03 2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