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综合评价试点比南科大模式更超前
张炯强
  张炯强

  自由谭

  高考成绩60%+面试30%+学业考10%——上周末,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引来各方关注,这是上海高考改革的又一破冰之举。如何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既注重考试成绩,又兼顾德、智、体全面综合发展,这一新出台的考试“指挥棒”指引了方向。学生惟有提升课外兴趣、文理兼长、并认真对待中学的每一次学业考试,方能在这30%和10%里表现出彩,进而在升学中立于不败之地。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终于能够落地。

  乍一看,6+3+1的模式似曾相识。数年之前,南方科技大学即开始尝试高考成绩占60%、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学业成绩占10%的南科大模式招生。为此,南科大曾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然而,南科大此举及国内几所名校的自主招生多年来一直在舆论中有所争议。因为,在这种模式之下,面试成绩好的学生有可能超越高考分数高的学生,优先为名校录取。

  中国的高考改革进展缓慢。何故?根源在于难解一个困局:一则,素质教育要求打破惟分数论,高考成绩不应作为招生录取的唯一的标准;二则,如果没有高考作为基础,仅凭面试、能力测试说了算,何来标杆?如何公平?又如何防止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情、后门、甚至腐败?综合能力与公平,孰重孰轻,如鱼与熊掌之争,而在当下中国的环境下,两者必须兼顾。

  复旦、交大的综合评价录取办法与南科大模式看似相同,却有本质之差别,它为破解迷局找到了一条出路:两校改革试点工作是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按事先公布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参加学校测试的考生名单。也就是说,这项改革是在坚持以统一高考成绩为基础的底线公平前提下,再开展以专家面试为主的学校测试。这项改革,将高考的权威性与高校的自主选拔融合在了一起。

  或许有人会说,上海两校之改革仍以分数优先,分数论英雄格局未变。毕竟没有分数打底,之后的面试便无从谈起。可是,中国的高考改革,一蹴而就并不现实,循序渐进的前提下,我们不可能放弃分数。

  当下,中国的高考要改革,公平也要坚守。从这个角度看,在高考改革的漫漫长途中,复旦、交大高考改革综合评价试点比南科大模式更超前走了一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互动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环境恶化责任如何追究?
诗人之渡劫
“色狼”“白眼狼” 都是“狼”
互联网金融,理性生长方有蝶变
混战
综合评价试点比南科大模式更超前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综合评价试点比南科大模式更超前 2015-07-03 2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