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典音乐会喝彩说“Bravo”,为弗拉明戈表演喝彩说“Ole”。昨晚,在上交音乐厅里上演的弗拉明戈大师帕科·佩尼亚音乐会,作为第六届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首台非古典音乐会,引发观众振臂高呼“Ole”。
喝彩“Ole” 来龙去脉
“Ole”是西班牙语“兴奋、快乐”的意思,更为人熟知的用法,是在球场上为球队加油。1987年德国ZYX唱片公司出品的迪斯科歌曲《世界杯球迷之歌》(《The Fans-Ole Ole Ole》),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各地足球迷加油、呐喊,在进球后表达兴奋之情的凯歌。其实,“Ole”一词,以往专属于激赏弗拉明戈表演,或者西班牙斗牛的时刻。
弗拉明戈界 “活化石”
73岁高龄的帕科·佩尼亚及其7人团队,完全对得起无数个“Ole”。历经摇滚和流行音乐黄金时代的佩尼亚是弗拉明戈界的“活化石”,曾与世界排名前三的摇滚吉他大师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同台表演。他还出版过16张专辑和14张单曲。一头银发的他个子不高,抱着西班牙吉他的时候,下巴就搁在共鸣箱上了,却弹得出“贴心”的旋律。音乐会的9个节目,包含歌曲、舞蹈、器乐(吉他和鼓)这三项弗拉明戈的基本要素。
“马尾”跳到 披头散发
最令观众动容的是男舞者。他的踢踏功力深厚到一脚跟踏下去,就仿佛万马奔腾。他双足踢踏的频率,高速到必须竭力抿嘴,才能控制住牙齿“打架”。留着一头鬈曲长发的男舞者,从扎好的马尾,跳到披头散发,高速旋转时,甩出的汗水都能划出一片“水帘”。他一个人跳了不过几分钟,却感觉看到了一场战争。他的收势,仿佛就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勇士向代价巨大的胜利致敬……女歌手虽然看起来相当年轻,却拥有饱经风霜的嗓音、澎湃激越的能量,唱起歌来颇有“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的气势……
“懂经”的爱乐人
观众看得屏息凝神,每次一个节目结束,大家才回过神来大口呼吸:“哦哟,赞!”“懂经”的爱乐人,则振臂高呼“Ole Ole Ole”!不少女性观众也打扮得颇为西班牙风情——披上大披肩前来。两位中年女性最心疼一直穿着黑西装跳舞的男舞者:“假使他穿件白衬衫跳舞,那么,现在白衬衫要变透明咯!”
首席记者 朱光
相关链接
弗拉明戈(Flamenco)是由摩尔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吉普赛人和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人共同创造的音乐风格,结合了伊斯兰单线乐曲、犹太式古希伯来音乐、古印度音乐、穆斯林歌曲和摩尔人民歌。历经了犹太、摩尔、吉普赛这三个备受伤害的流浪民族的传播,得以获得全球瞩目。其曲风情感充沛,旋律跌宕起伏、主题深刻动人、表演激情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