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谁是“南大”
曹刚
  曹刚

  南昌大学官网最近发布学校章程,自己简称“南大”,引来许多南京大学校友强烈抗议,一些激动的网友指责南昌大学“傍大款”。

  言重了。“啃得鸡”“麦德堡”等山寨版洋快餐,是赤裸裸的剽窃和“傍名牌”。“南大”之争不一样,因为人家本来就叫南昌大学。为了顺口和方便,简称时选第一个字,无可厚非。一名南昌大学校友透露,早在十多年前,校内外许多师生就以“南大”相称,并非最近才想起来改名“抱大腿”。其实在江西,南昌大学也是名校,和南京大学同属211工程重点大学。

  南京大学校方回应,已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表示了广大师生的严重关切。看起来,从校方到校友,都不太淡定,许多人有一种被打劫的感觉,好像金字招牌岌岌可危。殊不知,匆忙表达关切,可能陷入争执的漩涡。

  大学太把名字当回事,一来有失身份和气度,二来容易分心,消耗无谓精力。即便据理力争夺回胜果,无非是告诉大家,中国只能有一所“南大”,意义何在?是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还是能培养更多胸怀天下的栋梁之才?反而可能滋生狭隘傲娇的情绪:“我们才是名校‘南大’,你们想来沾光?想也别想!配不上。”

  真杠上了,没有赢家。学校简称,一个代号而已,南京大学大可一笑了之,不必回应。

  如果自称“南大”的,换成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抗议声会不会骤减?那里诞生过5个诺贝尔奖得主,电影学院排名全美第一,培养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伊斯特伍德等众多奥斯卡最佳导演。

  名校的底气,不应来自高分或盛名。考进名校,只能证明高考这一仗打得漂亮,任何人不会因此就功力大增,永远胜人一筹。

  如今的大学,培养了不少聪明、圆滑、骄傲、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有责任引导年轻人胸怀天下,追求真理。其中的一个真理就是:我们应该有比追名逐利更高的自我期许,别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虚名之争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预装软件的底线是尊重消费者
迎接“夏令热线”
谁是“南大”
砚台的焦虑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谁是“南大” 2015-07-06 2 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