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后留学做铺垫
小毕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去年春节,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弗吉尼亚大学访学项目。在美国期间,她不仅听取了这所两百多年美国名校的两周课程,而且深入美国家庭,全面融入当地生活。小毕还获得更重要的收获,弗吉尼亚大学的一名教授与她成了朋友,并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回国半年后,那名教授为小毕撰写了推荐信。于是,小毕没有寻找国内中介,就顺利申请了一所美国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 专家建议
既然游学是为今后的留学做铺垫,提前通过网站等渠道对参观学校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需了解的信息包括学校历史、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留学专家刘誉介绍,游学的学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去游学,每个团队都配备了专业的领队,只有在不断询问的过程中,才能全面了解。
语言不会突飞猛进
出国游学最打动家长心的还是学习英语。本次调查中,在关于游学的目的上,有36%的人希望能“提高外语能力”,这其实也是游学中“学”字的最直接体现。也正因为此,一些英语国家最受欢迎。很多家长相信,出国后的全英语环境,会逼迫孩子张口说话,突破哑巴英语的心理障碍。
■ 专家建议
从练习口语的角度看,肯定是有好处,因为孩子们必须要开口,但期望值不要过高。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想在2到3周内提高英语水平是不现实的,也不应是出国游学的主要目的。
学会感受他国文化
出国游学应该让孩子多参观一下国外的文化名胜、博物馆和科技馆,住在外国人家里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自立精神。
家住徐汇区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12岁的儿子参加了一次德国的夏令营,回来竟判若两人。他开始主动做家务,出门会帮着母亲提行李,也更善于与陌生人交流。原来,在德国期间,儿子耳闻目睹,看见德国小朋友自己削土豆、自己拖行李箱,还能自己做小蛋糕义卖帮助他人,都深深触动了他。
■ 专家建议
出国前通过自学或参加短期课程提高英语口语,尤其关注与当地风俗习惯、名胜等相关的词语。以免到了游学目的地之后,无法与当地学生交流。游学时重点不是语言,而与当地同学交流,改掉自己在国内的一些坏“毛病”。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