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而优则导,或者说从作家、主持、摄影哪怕是美术指导跨界而来,实在并不新鲜。张艺谋、顾长卫、姜文,勉强还能算上宁浩和贾樟柯。不过我却想起来北野武。
在1989年执导处女作《凶暴的男人》之后,他执导的电影,横跨黑帮片、青春片、喜剧片等多种类型,每一部都彰显着他独特的黑色幽默、残酷诗意和温情关怀的风格。他的黑帮片尽管血腥弥漫,但又常在气氛最饱满的时刻加入一个玩世不恭的笑点,瞬间消解了紧张,才叫人想起来他最初是一个喜剧演员。
绕了那么远,我只是想说,用“执导的作品实现了自我表达,同时又能发挥作为明星的宣传优势,带给影片极好的收益”,这自然好。但这只该是“星导演”的浅层次追求。一来,当明星时候的号召力未必能够成功迁移到票房上去,比如郭德纲的《三笑之才子佳人》口碑极低,在叔叔阿姨辈很有认知度的朱时茂,拍的《戒烟不戒酒》更是票房受挫,韩寒再拍电影,观众的好奇心已被消耗得七七八八,也未必能有《后会无期》的票房。二来,做一个好导演要有强烈的表达意愿,蒋雯丽为了怀念姥爷拍了半自传体电影《我们天上见》恬淡悠远,但她说“这是我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反复讲相似的故事,观众未必买账。
简单说来,要真的跨界做好一个导演,就要用一个导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一个演员。否则,玩过了还是回来好好当明星吧,比如李易峰。做一个偶像明星,其实是一件挺体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