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古道,向今原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
胡晓军
  ◆ 胡晓军

  掌中一把折扇,上有郑振华以他最擅的章草书录的拙词《金人捧露盘》,词中咏叹的是京剧《四郎探母》。郑振华精研书道,亦深谙戏艺词理,其章法之建构、意境之渲染,正与剧情与诗意匹配,岂止匹配,更是一种发扬,使人愈能透过笔墨,先是体察剧中人的无奈境况、剧中事的无尽凄凉,后是体验那股亲情的暖意,犹似寒冰坚石深处的温泉,纵被遮挡,终会现于眼前,丝缕绵延,袅袅不绝。

  极易而极难、极简而极繁、极软而极硬、极浅而极深、极具实而极超拔……如此类推,以至无穷。能当得起无穷的正反两义,在中国人精神外化的载体中,大概惟有书法这一种罢。既然如此,大可以见仁见智、各取各需了——有人只把书法当一项技术来习练,有人则把书法当一门艺术来创作,有人更把书法当一种哲学来参悟,就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亦犹佛法”那样。

  若欲察成之缘故与奥秘,必从人与事两个半面着念。我想,郑振华之所以擅章草,一半源于自身生就的性格。有道是“书如其人”,自当包括其人对书体的选择。章草被公认为所有书体中最难为者,难在其波磔迂回,须有古意;而跳跃映带,须发今思,惟有将两者高度融合,并个性独到地体现在结字、线条、墨色和章法诸方面,方成一幅好字、一位好书家,正如郑逸梅先生的理想:“没有一笔不具古人面目,没有一笔不显示自己的精神。”这就要求书家的个性之中,不仅强韧坚执、万念皆归一意,且须兼收并蓄、一洋可纳百川。

  郑振华除主临《急就》《月仪》,研读《出师》《平复》外,亦着意从篆留摩崖以及古砖、古陶、古印文中汲取精气,致力将其线条、笔画、结字的古拙之意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更对魏碑唐楷以及怀素张旭、山谷枝山的草书诸贴参详透彻,并以“二王”之气相连续、相通贯,经四十年终得大成。他用笔中锋主导,侧偏时现,方圆道法自然,于是在总体凝练苍莽中发出丝丝的真趣;其用墨丰润主宰,枯涩相间,墨晕粘连自如,于是在总体华滋饱满中透出凛凛的风骨;其章法象在心内,因势生变,主客动静谐和,焕出生动气韵……

  陆康先生评其作为集金石、书卷、雄浑三气于一身,我意则如一位着布衣、佩利剑,独自行走在莽原的大诗人,实乃语异而旨同。总之,他以强大的思想张力与充沛的情感活力,显示出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获得自在的无限可能及千姿百态。然而这种思想张力和情感活力,平时并不显露,俱被包裹在宁静谦和的外貌与稍嫌木讷的谈吐之内。

  郑振华之所以钟章草,另一半源于章草自身的能量。众所周知,章草处于上承隶书、下启草书的演化期,但其功成之后,并未身退,而是自汉魏而两晋,而唐宋,而明清,直至现当代,历代书家佳作虽少,却是绵亘不绝。另外,以我浅见,书法还有与其他艺文之大不同处。其他艺文,无不需要他者的欣赏,最好得到评价方可完成;书法却不一定非要接触他者,更不用去求别人的意见,一切在书家本人身上即可完成。

  于是,在一幅好书作里,比如在这把题京剧《四郎探母》的折扇里,必有一条古典与个性交汇的地平线。在这条地平线上,我定能看到一匹良骥出现,由慢而快地朝我驰来、驰来……

  风起田园向莽原,心生幽暖自坚寒。放怀席地因随性,落笔穿空恰等闲。从古道,向今原,千年一霎即身前。此书可作掌中见,不使旁人任意观。

  (调寄《鹧鸪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3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4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6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评论/专栏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中国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金市汇市
   第B08版:上市公司/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2版:大数据分析/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专版
从古道,向今原
古玺名家李尹桑
瓷上“古彩”焕新颜
悲歌一曲祭沧海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C10从古道,向今原 2015-07-11 2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