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小 导致零排片
从今天开始至8月底的近50天时间里,将有约60部电影相继上映,而与《少女哪吒》有着相同遭遇的电影不在少数。去年摩纳哥电影节最佳影片以及前年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昆曲电影《红楼梦》,原定于7月8日上映,却遭遇了还没上映就“被下线”的命运。记者近日在上海多家影城看到,该片无任何排片,在猫眼、格瓦拉等电影购票客户端,也没有该片上映的信息。
资深发行人士小方表示,如要给每部电影预留足够的市场空间,那一个月上映的新片数量最好控制在10部左右。按如今每月上映三四十部新片的情况来说,一定会相互“倾轧”。对于影院来说,影厅少,影片多,一旦碰到同档期多部影片竞争的情况,就势必要放弃掉几部。博纳银兴影城的陈经理告诉记者,影院会给上座率高的影片排更多场次。如《红楼梦》《少女哪吒》和《小时代4》《栀子花开》等同档上映,出于票房考虑,影院几乎把当天的排片几乎全给了后两部影片。以致尽管前者有着不错的口碑和票房前景,但在电影扎堆的情况下,一场没排就下线了。
口碑好 排片率“逆袭”
不少院线经理认为,在七八月上映的近80部电影里,至少有一半以上会遭遇“一日游”甚至“被下线”的命运。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左右如今影院的排片呢?记者采访获悉,现在影院排片有两种模式,一是由院线下发指导意见,旗下影院根据各自情况,在建议的排片量范围内适当调整;另外,更多的是由影院经理直接负责排片。
大宁CGV影城赵经理告诉记者,电影首映日排片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影院一般会根据网络预售和点映口碑来安排场次。首映日过后,影院就会根据当天上座率对第二天的排片作调整。赵经理坦言,面对经营压力,影院的排片诉求就是利益最大化,“上座率高的片子,肯定给的场次多些;售票情况差的片子安排场次就少些。”要想在排片上“逆袭”,只有靠影片的质量带来的好口碑。有时,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成本影片,观众的口口相传也会引发观影热潮,如此前的《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这两部影片首映日的排片率都很低,其后几天则一路上扬。相对而言,《小时代》系列、《一步之遥》虽在首日获得超过半数的排片率,却因口碑的下跌而逐日降低。
互联网 开辟新战场
有观众质疑,难道影院的排片率只能根据映后的口碑来做调整吗?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大多数影片往往口碑还没来得及起来,放映热度就已过了。对此,蜘蛛网宣传负责人张小姐表示,随着互联网在线售票的逐渐普及,网络预售成绩已成为“倒逼影院为其排片”的利器,“提前15天排片预售,这是互联网在线售票的优势所在。如预售成绩好,那排片率自然就高。”张小姐说。
世纪大上海影城的张经理告诉记者,与以往到影院后根据广告选择电影的“盲目”观众相比,通过网络购票的观众,观影目的都是很强的,“这个比例如今在40%左右,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少女哪吒》的导演李霄峰就在微博上透露,该片通过提前点映,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喜爱该片的观众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十几个城市包下了50多场电影,“倒逼”影院把场次排出来,同时公开销售几场中剩余的电影票,“我们称之为‘众筹反推排片法’,打响了‘排片保卫战’的第一枪。”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