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报告称,中国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这组数字引起人们关注。
2014年的“两会”上,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列举了两组数据:一是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二是在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韩国排第18位,平均身高1.74米;日本排29位,平均身高1.707米;中国男性排名32位,1.697米。
此外,另一组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追上了日本同龄人,然而除65-69岁年龄组以外,日本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均比中国同龄人要高0.72-2.94cm。此外,中国青少年在体能素质上依然远远落后于日本学生。例如,50米短跑平均成绩,中国各年龄组男生平均比日本男生慢0.11-0.69秒,女生则平均慢0.39-1.01秒。立定跳远成绩,11-15岁年龄组的中国男生平均成绩与日本的差距多达3.67-8.69cm,女生年龄组差距最大的为9.83cm。在握力比较上,中日各年龄组男生的平均差距为0.85-2.13kg,女生差距则更大。
为什么人种相同、环境近似,但中国人的身高和身体素质却低于韩国和日本?这需要在营养、运动和睡眠等方面找原因。
营养过剩且不到位
中国人现在并不缺乏饮食和营养。目前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不论成人还是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
这说明,中国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营养并非不足,而是有些过剩,或者说没有把营养物质用到刀刃上,即强健身体和提升身高,而是用在超重和长胖上面。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指导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科学合理膳食,以提高自身的身高和强健身体。
体育锻炼时间减少
没有适当和充分的体育锻炼同样是国人身高无法有效增长或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运动是刺激骨骼增长的有效因素,在运动负荷的刺激下,可促使骺软骨细胞分裂增殖,促进骨骼的生长。而且,这种刺激骨骼增长是有时间限制的,即在女性16岁、男性20岁之前,超过这个年龄,骨骺线就会闭合,此后再努力锻炼,也不会使身高增长,当然会使身体强壮。
200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就减少了。2014年对全国中小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中仅有18%能做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40%的学生甚至达不到平均每天半小时的锻炼时间。这就可以解释,由于营养不差,但又不能进行锻炼以刺激骨骼发育生长,所以中国孩子的营养不是用在长身高上,而是用在让身体发胖上。
睡眠不足影响身高
科学研究证明,睡得好,长得高。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原因在于,睡眠时间充足和睡眠质量好能促进生长激素的正常和大量分泌,生长激素能直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组织中蛋白质的合成,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机体生长,并促进长骨的骺软骨细胞增生,加速骨与软骨的生长,使人长高。在睡眠后45-90分钟生长激素开始分泌,平均在睡眠后70分钟达到分泌高峰。
如果入睡时间推迟,生长激素的释放也随之延迟并减少。如果夜间不睡觉,生长激素则分泌很少。另外,睡眠时脊柱、双腿、关节的骺软骨全部处于放松状态,摆脱身体压迫及重力影响,也有利于生长。
然而,《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称,在学习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37分钟,比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少了1小时23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的比例达78.1%。在周末,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49分钟,比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低了1小时11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的比例达71.8%。长期睡眠不足除了让中小学生不能长个子外,还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影响身心和智力发育。
显然,如果能在营养、运动和睡眠上达到正常或理想值,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将会大大超过现在的男子167.1cm,女子155.8cm。或许韩国、日本的青少年在这几方面都比中国做得好,才会让在人种、环境方面与中国人相似的韩国和日本人比中国人长得高。这是需要中国人深思和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