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业乐迷”的成长
子岩
  子岩

  三年前阴雨连绵的三月,我坐了一夜火车从广州来到上海,开始成年后第一次“白手起家”,因为我喜欢上海这座城市。安顿好住处、找好工作后,也立马着手寻找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丰富业余生活,编织自己的朋友圈。发现当时的工作单位附近有东方艺术中心,购票就能成为会员,于是从一场音乐会为起点,我成了东艺的忠实粉丝。

  我喜欢交响乐的磅礴气势,有着平凡生活所不能体验到的宏大和壮丽。第一次现场观看是2013年元旦,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乐团给东艺观众奉献的新年音乐会,现场一直处于一种昂扬、愉快的氛围中,在演奏《闲聊波尔卡》、《闪电波尔卡》这两支欢快的舞曲时,台上的音乐家蠢蠢欲动了,指挥家舒茨先生则摆动身体在指挥台上扭动起来,胖胖的身躯柔软地随着音乐律动,很是欢乐,逗得台下的观众或会心微笑,或用手指轻打拍子。音乐就像助燃剂,慢慢地把观众的情绪带动起来,让大家由耳朵、眼睛到身心都得到荡涤和放松。最后的曲目是《蓝色多瑙河》,有三名乐手放下手中的琴,到观众席邀请观众上台跳舞。他们邀请观众的时候,坐我旁边的阿姨鼓励我也参加,于是我鼓起勇气接受乐手的邀请,舞了一段。第一次在这么大的舞台上,第一次在乐团伴奏下,第一次面对金发碧眼的舞伴,这段短短几十秒的经历令我陶醉,如今想起仍记忆犹新。在返场表演的时候,乐团演奏了中国民歌《康定情歌》,又一次将演出推向高潮。而演出的第三次高潮,就是指挥家在观众席随意邀请了一个小女孩上台指挥,小姑娘五六岁的样子,竟然不怯场,拿到指挥棒就大方地挥舞起来,惹得台上台下大笑。

  之后,在东艺观看的每一场演出,都有不同的难忘瞬间,一流的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观众,即使没有像前面提到那样频繁地互动,也会有艺术和情感上的共鸣。而推动我从只听音乐寻求感官愉悦,到饶有兴趣地学习音乐史和音乐流派知识的,是东艺2013年至2014年举办的杨燕迪教授的“交响之旅——交响曲鉴赏系列讲座”。一连十场精彩讲座,杨教授既梳理交响曲发展历史,介绍著名作曲家和作品,还播放音乐片段导赏,深入浅出地解释专业名词。听交响曲绝不是听热闹,听着玩,而是要用心聆听。有理解才有欣赏,所有的理解都需要刻苦的钻研和学习,甚至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去识谱,去拨弄乐器,如此才能品味那份沉淀了的美,那是伟大作曲家谱写的心灵之曲,而经过演奏家的演绎焕发乐曲生命,奏出的是心灵碰撞的交响。

  听交响到东艺,在这里看大师看名团,也看着“未来大师”们把才情倾洒,而演出前“补课”,演出后“温习”,也让我一步步成为业余的“专业乐迷”。

  十日谈

  我与“东艺”

  明起刊登一组《我的家庭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互动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27版:生态上海·金山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悠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15版:大购网专版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文化杂咏·街舞
金衣女人
读书人
载漪欲杀奕劻之说
“专业乐迷”的成长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专业乐迷”的成长 2015-07-16 2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