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最近指出:有些干部楷书没写好写草书,还敢送人。书法家都知道,楷书写得好不好,骨架一看就知道。楷书框架没搭好,就敢行云流水,那只能蒙蒙外行,你把这类没骨头的字挂在墙上,缺乏的恰恰就是“三气”:正气、才气和福气。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认为:“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认为:“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东晋书圣王羲之说得更透:“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按照现在的语言表述,意思是说:书法是一门艺术,把书法写得前后整齐、上下规范,像算盘珠子一样整齐排列,就失去了书法艺术的气韵,失去了活人的气息,那就不叫书法,而叫“印刷体”。
仔细解读、体味朱亚东的书法,你会感受到他对儒释道的独特理解,他对自己将近六十年人生的宽阔视野,他一辈子注重文化艺术的深耕修养,当一位书法家把“书法艺术”当作人生的一种修行,那就是一种宗教文化的艺术境界。
朱亚东先生还有一大书法之外的“功力”很少引人注意,那就是他不仅是书法艺术家,还是收藏颇丰的书画鉴赏家。多年来,其奔波于京、沪数十家拍卖行的书画预展,经他之手鉴定的历朝历代书画早已过万幅,在练就了一副“洞若观火”的眼光同时,也极大地拓宽和打开了朱亚东先生对书画世界的视野,这为朱亚东书法艺术的日臻成熟,注入了书法艺术本身所不可取代的、“功在书外”的无形资产。
朱亚东幼学名师朱卓鹏,少长蒙艺坛泰斗谢稚柳教诲,谢老生前用八个字评价朱亚东:“极具悟性,可成一家。”并书赠八个字——“朱亚东书法作品选”以资鞭策和鼓励。
朱亚东书法艺术融正、草、隶、篆、行为一炉,其最大的艺术创新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书法美学”道路,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书法生涯中,在书画世界里,他的天赋和勤奋、阅读和思考、时间和阅历,在各类书法艺术形式的转换中,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艺术境界。
许多行家对朱亚东书法艺术成就的评价是八个字:技艺全面,传承有序;陈佩秋先生也亲自为朱亚东的书法专集题写书名,由此传递出一个强烈的艺术信息,好书法给予人们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能输送正能量。
节选自《朱亚东书法作品集》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