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苏河边见证民族资本家发展轨迹
故事到此没有完,晚清政治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叫张之洞就此引出。
1892年,因洋务运动余波,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了近代工业企业之一的湖北缫丝局,其时,他对黄佐卿已有耳闻,且相当欣赏,便委托江苏巡抚赵舒翘邀请黄佐卿与其合作。黄佐卿有足够的雄才大略,对方尽管是名震天下的清国重臣,他也毫无惧色地与之对接,先投入股银2万两,又推荐第三个儿子黄晋荃出任合作企业的经理。此举让张之洞十分欣赏,在他强烈保荐下,黄佐卿获得二品官衔。
之后,黄佐卿又开办了棉纺织厂,不过,他与张之洞的合作却是不欢而散,后来,又在李鸿章们的机器织布局打压下危如累卵,最后因染上霍乱而不幸死去,最终没有如朱葆三、荣宗敬、吴蕴初般地在苏州河边成就民族资本家的一代伟业,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后话了。
苏州河依然波光粼粼,在自然伟力的驱使下,波光粼粼的苏州河缓慢地演化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却将自然的节奏给予破坏,如果说那时苏州河的河水依然清澈,那是因为仅仅数家或数十家的中西方企业还不至于让苏州河水发生致命变化,甚至还不曾产生小的变化。不过,变化将要到来,但救赎的责任一定不在方举赞、郑良裕和黄佐卿的身上,换句话说,他们无需向麦都思、文惠廉、裨治文们表达自己的忏悔心理。
对上海来说,自然的鬼斧神工,早在苏州河道上曲曲折折地塑造了18湾,具体说来,便是长寿湾、潘家湾、昌化湾、潭子湾、朱家湾、小沙渡湾、药水弄湾、纱厂湾、灯泡厂湾、小万柳条湾、学堂湾、九果树湾、火柴厂湾、长风湾、古北湾以及最后的祁连山湾……
那河湾,如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接处一路讲来,此刻我就不说潘家湾中的四大家族——潘家、张家、陈家和谭家了;我也不说早在大清八旗子弟用马蹄将整个汉民族大地全都强悍践踏时便已存在的潭子湾了;我想说说昌化湾,在那里,继方举赞与黄佐卿之后,又一个家族有大的崛起,它们在上海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便是荣耀的荣氏家族。
是的,荣宗敬与荣德生,这两个由无锡荣家巷走到上海的男子,在昌化湾,写下了苏州河的其中一篇传奇。中国第一民族工业的荣氏家族,在他们的黄金时代,拥有茂新、福新、申新这三大品牌共达26家工厂,26家工厂中的11家全都开在了苏州河边上。
那些日子,每当黎明还没有真正地到来,启明星却在高高的20世纪初期的上海天空中慢慢暗淡下来的时候,苏州河的河面上,驶来一条接一条木船,木船张挂着也许缀满补丁的白帆。间或,也会有小火轮(不知其中是否有老公茂船只)驶来,它们“突突突”的一阵乱响总让人感觉到老年人的喘息。所有船只争先恐后地靠泊在荣家的码头,也可以说靠泊在荣家的岸线,系上缆绳,船民们便手脚麻利地装卸着货物,心急慌忙的神情在黎明到来的霞光中清晰可见。
货物中最多的是麦子和棉纱,它们正是荣家在苏州河边上11家工厂迫切需要的原料,11家工厂如同扬子大鳄,张开着自己血盆大口,将货物一一吞噬下去,胃口如此之好,木船和小火轮装载来的货物显得远远不够。
这是荣家鼎盛期时常展现的一幕,在面粉厂、棉纺厂的岸线旁,在苏州河的河道旁。不过,繁忙至极的景象是到后来,到荣家鼎盛期才发生的,最初,一切不是这样,最初的故事甚至还远离苏州河。
先从荣家之根说起。对荣宗敬、荣德生这两兄弟来讲,荣家之根应该算作祖父荣锡畴;对后来盛名在外的荣毅仁来说,荣家之根同样可以算作荣锡畴,不过称谓变作太祖父而已;但从更为悠远的荣氏家族来看,荣家之根,就有点像苏州河来源般那样神秘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