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到达峨眉山脚下,酒店里用好晚餐,便约着同伴一起去散步。没想到酒店边上就是美食街,华灯初上,肩挨着肩的饭店门口,摆满了菜肴,红红绿绿装在瓶子罐子里的是各种泡菜,热气氤氲煨在大蒸锅和电饭煲里的是老腊肉、香肠和咧开嘴笑的各式大馒头。虽然还是四月的单衣季节,大家却都不爱在饭店里坐着,直接坐到了饭店门口、马路边上布好的桌子边,一桌桌一排排,三五成群边吃边聊。空气中弥漫着烤串和麻辣锅的香味,被馋虫勾引的我直接就在人家餐桌边漫步,满足下眼睛对美食的欲望。这不,两个时尚漂亮的川妹子就着一盆烤鱼、一盆红乎乎浮满辣椒辣油的烧鳝丝正沿街对酌,谈笑风生间桌上已有6个空啤酒瓶。见我偷窥,其中一个浅笑盈盈,那份自在里透出的些许羞涩突然就打动了我……
我一下子想起已远嫁重洋的好朋友云,她曾经告诉我,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她会独自去小饭馆,点两个菜要一瓶啤酒,不紧不慢喝一杯。同样热爱啤酒的我却只能心生羡慕,从小受的教育好像都在警告我:好女孩单独去饭馆喝酒,成什么体统!认识云以后我们这两个吃货经常聚餐,因为可以那样淡定地、自在地喝一杯。可是随着云的远嫁,我也为人妻为人母,那样潇洒自在的小酌时光已经越来越稀有……不过这个黄昏,在离家迢迢的峨眉山脚下,我突然好想约个人,或者,什么人都不约,不为别人,就为自己的喜好,就那样自在地喝一杯……
第二天参观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的峨眉山大佛禅院后,导游说,我要带你们去禅院的五观堂吃素斋。乖乖如小学生一样排队静候入五观堂时,我心里是不情愿的。记得自己在九华山和佛光山都吃过素斋,一粗一精,但对于爱吃肉的我来说,精粗都没有留下好印象,因为没有荤腥。峨眉山素斋会怎样?我没有任何期待。导游一再告诫吃多少打多少,不许剩饭和浪费食物,害得大家都有点惴惴的,打饭师傅刚舀起饭勺我们就轻轻嚷嚷“够了够了”,生怕吃剩下受惩戒。面前的两个白瓷碗一个盛饭一个装菜,上来的第一个菜是豆花。
白白的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拌着豆腐汤水一起舀上来,紧跟着师傅就要给你打辣酱似的调料,吓得不爱辣的同伴脱口而出,不要辣酱!师傅也着急,非要给她打一份,还拼命解释:“这是‘蘸水”,不配着不好吃!”我偷笑,看后面的菜还没跟上,只好端起饭碗,白饭配豆花!
可是那雪白如玉的豆腐进了嘴里我就没空笑了,绵软细嫩,不腻不糙,清香爽口,再配上麻辣够劲的“蘸水”,简直就是绝配:两重味道混杂着挑逗味蕾,刷刷两筷子就把豆腐和饭都吃光了!原来,峨眉豆花可是大有来历,它用的原材料黄豆是来自峨眉山的无污染黄豆,磨豆花的水则用的是苏东坡称为“云外流春”的峨眉山泉水。而那不招同伴待见的“蘸水”更是被称为峨眉豆花的灵魂,一般用秘制香油、藤椒油、花椒、蒜泥、味精、葱花配制而成。
虽然打菜师傅后来还给我打了两个素菜,可恕我失忆,峨眉山回来我看了照片才想起来那两个菜吃的是什么,因为我只记得我又去舀了满满一大碗豆花……仔细想想,我其实应该感激那个苛刻的、不许我们多打饭菜的导游,因为大道至简,那样一口白米饭、那样一口香豆花,我们贪多的皮囊有多久没有接受过这样纯粹而又简单的食物了?
自在和简单,这是峨眉给我留下的好味道,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