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去浦东喝过用燕麦米熬成的粥,色泽泛白有些类似牛奶,口感不错,浓稠滑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这使原本就喜欢喝粥的我,不禁对燕麦的来龙去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依照成熟后种子是否带壳分成皮燕麦和裸燕麦两大类。世界各国大多种植的是皮燕麦,而我国种植的是裸燕麦,俗称莜麦。我国内蒙古阴山南北是世界裸燕麦的发源地,素有“燕麦故乡”之称。在我国,裸燕麦大约有八千年的生长历史。最初是野生而无人问津,仅仅当作喂养牲畜的饲料,后来才渐渐被驯化成粮草兼备的农作物。我国大西北北纬41°-43°一带,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份内的不少地区都是公认的种植裸燕麦的理想场所。那里横亘着丘陵高原,大多海拔在1000米以上,以沙化地、盐碱地为主,年均气温2.5°C,气候干燥凉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裸燕麦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等生理特性。叶细而长,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根须发达深至地下2米,能吸收更多营养;并且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因而没有污染。
裸燕麦平均亩产不超过50斤。在裸燕麦产区,有一句流行的俗语说:“种了一坡,收了一车;打了一簸,煮了一锅”。长期以来,我国西北地区人民以“三生三熟”的复杂烹饪工艺传承着裸燕麦饮食文化的遗产。由于产量低,吃口差,加上传统的捶打、碾磨方法,始终不能祛除裸燕麦的硬壳和芒刺,因此一直不被看好。
随着温饱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希望能吃饱吃好,进而追求起绿色、环保的健康营养食品来,于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裸燕麦作为一种理想的食品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现代科技成功地破解了裸燕麦加工的难题,将其一层一层地破壁、去壳、去芒、去糙,精细地制作成燕麦米,保留胚芽,释放营养。这样一来,不仅吃起来口感良好,容易被人吸收,而且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医疗保健效果。
我在繁华都市喝着燕麦粥的同时,试图触摸大西北的苍凉。那裸燕麦生长在苦寒之地,顽强坚毅,屹立千年,耐住寂寞,生生不息。从一棵普通小草到现今变身为宝,走向城市人的餐桌,于点滴之间和无声之处而默默地奉献,保护着那里的生态环境,改善着那里的民生,又乐于膳养天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