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9·3抗战胜利纪念日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永久的和平
朱国顺
  ◎ 朱国顺

  【卷首语】

  从平型关到东京湾

  今天是胜利日。

  70年前,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正式向中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投降。14年浴血奋战,中国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

  东京湾的航迹,最早来自于平型关。

  仲夏的一个早晨,去平型关战地踏访,同行的是上海社科院的一位副院长。那是一个燠热难耐的天气。但是一走进平型关下的那条深沟,温度骤然低了下来。陡峭壁立的深沟,站在沟底根本望不见上面的阳光。当时我们就说,八路军真是选了一个伏击战的好地方。

  新民晚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揭幕以来,一次次战地踏访,都会研究几个问题:平型关大战八路军为什么首战告捷?人民军队为什么成为中流砥柱?浴血奋战的中国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

  去了平型关战地,去了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旧址,去了延安,去了南京、武汉、重庆,当然还有一土一木再清楚不过的上海。答案慢慢清晰起来,那就是中国的抗战有脊梁、有灵魂。

  前后14年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第一次。与以前无数次战争相比,即使在侵略者占据了大半国土的情况下,始终有一个坚强的力量,挺起民族抗战的脊梁不让它弯曲;始终有一个坚定的灵魂,指引和照亮抗战的前路。这个脊梁和灵魂在平型关、在太行山、在延安。

  中国抗战的战略思维来自于延安。在国家上下茫然失措的最困难时候,延安点亮了明灯。毛泽东根据人民军队在平型关、在太行山作战以及整个抗战的经验,1938年5月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首次完整提出了中国抗战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步骤。后来的战争进程完全符合毛泽东的预见。道路正确,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胜利可以创造胜利。

  中国抗战的精神力量,来自于人民军队。“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民族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无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都英勇无畏、民族至上,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随着战争的演变,敌强我弱的特点逐渐影响战局。但是,无论正面战场退还是不退,一往无前依然深入敌后作战的,是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奋勇作战,凝聚起了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力量。

  中国抗战的重要方法,来自于太行山上。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根据中国抗战的特点,高瞻远瞩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点,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重要方法。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要通过军队与民众紧密结合的方法,达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目标。来自于太行山上的经验,为中国抗战的胜利,指明了最有效、最切合国情的方法。

  中国抗战的重要战术,来自于平型关下。以八路军首战告捷的平型关战斗为例,战斗性质选择得当,在敌强我弱、初次接战的条件下,精心选择战斗对象是日军的后勤部队,力争初战告捷,提振和鼓舞整个抗日军队的士气。在战场准备和战场选择上精心谋划,选择山高沟深的地形,形成居高临下、隐蔽伏击的有利态势。在兵力部署上以多击少,形成局部战术优势。这些重要战术原则,后来被运用到无数次战斗中,成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抗战的战斗素养,来自于敌后战场。在敌军四面围困的险恶环境中,八路军百团大战勇敢出击,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奋勇直前的战斗素养,出动105个团、40多万官兵,向日伪军展开强大攻势。虽然在此后的战斗中,八路军承担了日军更严酷的压力、更巨大的攻击,但是在民族大义前,人民军队不能不以自己更大的牺牲,去换取民族更好的未来。

  中国抗战的坚定意志和优秀品质,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和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国民党军队在险恶战斗中纷纷变色,甚至出现了伪军数量大大超过日军数量的奇事。但是人民军队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从未有过成建制部队变色的情况,从未有过任何高级干部变色,充分说明了这支军队的坚定意志和优秀品质。

  今天是胜利日,无数先辈用光辉灿烂的事迹,照亮了这个璀璨的日子。也因为这个光辉的日子,世界分享着东方的光芒。

  中国战场从1931年开始就抗击日本侵略,1937年“七七”事变后,又以一国之力,独力承担起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斗。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东北之外,日本陆军已有70%的部队共计55万人陷在中国战场,其中八路军、新四军就在敌后抗击了其中60%共33万人。中国战场的奋战,使得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对美国来讲,大大减轻了它在东南亚、特别是在澳大利亚方面的压力。

  中国共歼灭日军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歼灭的日军就有52万多人。抗战结束时日军向中国投降是128.3万人,占日军海外总兵力的一半。与此同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歼灭日军109.3万人,俘虏日军10万余人。远东战争中苏军歼灭日军约70万人,其中击毙日军8.3万人,俘虏日军60.9万人。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

  从平型关首战告捷开始,人民军队奋勇向前,最终在东京湾,迎来了民族最璀璨的黎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3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4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5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6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7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8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9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特别报道
   第A18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19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0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1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2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3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4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5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
   第A26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德国智者
   第A27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日本勇者
   第A28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访德手记
   第A29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访日手记
   第A30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专家视点
   第A31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史料回味
   第A32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光影之思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3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0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导读
守护永久的和平
新民晚报9·3抗战胜利纪念日特别报道A17守护永久的和平 2015-09-03 2 2015年09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