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知名政论家,他的《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书今年4月在俄罗斯出版,是首部在俄罗斯出版的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著。
中国城市持续抗战的时间比任何一个殖民地国家都要长
1941年12月8日至25日,香港持续遭到日军封锁,最终英国驻军投降并被俘虏。而后,日军击垮马来西亚的英国殖民军只用了几天时间。6天之内英国人所谓的“坚不可摧的要塞”新加坡也沦陷,那里关押着70000名英国和澳大利亚战俘。荷兰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抵抗日军持续大约两个月——1月11日至3月2日。日军击溃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共用了大约四个月时间,那时的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经过昼夜抵抗,泰国最终与日本缔结联盟。3月8日,日本空降兵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而在5月末他们控制了缅甸整个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歼灭日军最多。中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东南亚、欧洲、太平洋、北非等重大战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者行列,中国占有不可撼动的位置,值得永远铭记。
据西方历史学家统计,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丧失400万士兵和军官,1600万平民百姓。几年前中国官方数据统计——3500万中国人伤亡于这场战争。
有关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刊物及著作中,往往着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区。然而,亚洲战区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1931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并且对前苏联东部地区形成战略威胁。
中华民族抵抗了相当于美国及其他太平洋国家三倍以上数量的敌人。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二战开始于1939年9月1日。在此两年前,即1937年7月7日,驻扎在北京附近的日本军队就与部分中国军队发生碰撞。那时日本和德国已经通过“反共产国际公约”(1936年11月25日)紧密联系在一起。德国干脆直接发动战争,以帮助佛朗哥的独裁,而日本关东军主导中国东北已达6年之久。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满洲傀儡国。最终,1937年7月7日,发起了世界性、大规模战争。
1937年年底日本占领了天津、上海、南京和数十个经济发达、人口居多的中国北部和中部城市。在最艰难的战争岁月中,日本军队屡屡进攻,中国军队步步撤退。8月13日,争夺上海的战役十分激烈,约28万日本士兵以及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参加了该次战役。蒋介石派遣最好的师团应对此战,这些师团还是在反共产国际条约成立前,由德国训练和武装的。日本声称三天之内拿下上海,三个月之内吞掉整个中国。上海英勇防御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侵略国超过4万士兵和军官丧生。然而11月12日日本军队夺取了上海,一个月之后夺取了南京。
1938年中国屡屡失败,失去了徐州和开封两大城市。10月21日日本空降兵夺取了中国南方重要港口广州。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成为抗战以来最大的战役(武汉市地处战略要地——长江沿岸),本次战役持续四个半月。日方参战人员达25万,中方参战人员达一百万士兵及军官,双方都动用海军及空军力量。苏联飞行志愿军为了空中掩护中国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1938年10月25日日本攻占了武汉,而日方也为此损失惨重,人员和技术力量大大削弱。
此时的中国偶尔也能给予日军一些沉重打击——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五师团第21旅团辎重队,歼灭日军1000余人。1938年4月由国民党著名将领李宗仁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经过第五战区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一万余人。
日本长期攻占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的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为此付出不小代价,因此日本面临着建立有效管制的问题。随着战线和联络的拉长,中国的游击队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地打击。中国爱国团体的顽强奋战、粮食和装备供给短缺大大削弱了日军的作战能力,迫使日军在夺取武汉和广州之后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日本暂时停止大规模作战行动,被迫把重点放在打击普通百姓。到1938年底,据中国历史学家统计,“日本将70%以上军队用于对抗中国东北部、北部、南部及中部的游击力量。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拥有210万士兵,其中140万在中国战场,40万在其他太平洋战区。因此,中华民族抵抗了相当于美国及其他太平洋国家三倍以上数量的敌人。”
为了打压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以及中国人民,日本开始诉诸威慑行为——制定了“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1937年12月13日在占领南京之后,日本人犯下了臭名昭著的罪行——“南京大屠杀”,30万战俘和平民百姓被屠杀。日本侵略者通过武士竞赛的方式将无辜的中国平民百姓刺死、烧死、甚至砍下头颅。在东京的报纸上曾登有两张“冠军”的照片:一人一次砍下106颗头颅,一人一次砍下105颗头颅。仅仅几天之内,在南京有20000名妇女被强奸。日本人将赤裸的中国受害百姓排列着,并“自豪”地以这些死者的尸体为背景拍照。
没有中国的顽强作战,太平洋战役的历史当重写
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后,日本欲趁德国大胜之机向太平洋方面进攻,但中国军队顽强作战,使得日军主力无法脱身,直至1941年12月才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因此获得了宝贵的战备时间。此后,中国不仅限制了日本陆海军增援太平洋战场,还为美国空军轰炸日本提供基地,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总体战力。这些力量若投入太平洋战场,盟军要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正式拉开帷幕。那时几乎三分之二日本陆军已经身处中国前线和后方。然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仍在南洋等国家进行闪电战。12月8日至25日,香港持续遭到封锁,最终英国驻军投降并被俘虏。而后,马来西亚、新加坡也相继沦陷。
日本占领中国的大片辽阔区域使得日军兵力分散,同时在南洋国家的军事行动也拉长了通讯联系,这就要求日本需要新增兵力来管控被占领的领土。这一现实以及哈桑湖战役、哈拉哈河战役迫使东京拒绝在苏德战争最初几个月向德国履行盟军的责任。尽管德国再三要求,东京总体上来还是遵守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通常认为,日本没有打开反苏联的第二条战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第二条战线。对于莫斯科来说,早一些在中国第二条战线上行动比晚一些在欧洲战线上作战更具备战略价值。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者行列,中国占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同盟国代表,当然包括中国在内接受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对于中国对同盟国取得胜利所起的战略性作用,有不同的评判。但不争的事实是,尽管抵抗强劲的敌人承受着艰难的重负,中国没有以法国式选择投降,而是奋力抗战8年之久。(这是从1937年开始算起,事实上日本早在1931年就开始入侵中国)。这些年中国牵制了成千上万日本士兵,他们本能够攻击苏联远东地区、印度、澳大利亚,甚至够到伊朗和阿拉伯的土地。对于苏联而言,中日战争的大小战壕是实实在在的“第二战线”。
中国通过对日本进行有效牵制,保障了欧洲等战场上的胜利。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西线吃紧,东部防务减弱,日本数度蠢蠢欲动,伺机北上向远东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因50%强兵力都陷在中国战场,只好放弃与德国两面夹击苏联的计划。中国的这种牵制作用在几次决定性战役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在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借此放开手脚,从远东抽调多个士气高昂的西伯利亚师,集中相对优势兵力,成功围歼了德军第六集团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不仅可置东线于不顾,并且直接从远东抽调30多万部队。为此,斯大林不无感激地表示,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时,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时避免两线作战。
中国的英勇抗战也迟滞了德意日缔结法西斯同盟的步伐。自1938年1月起,德国就向日本反复提出缔结三国同盟的要求,而日本在侵华战争结束前无力过早兼顾欧战。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内阁就条约草案谈论了70余次,却迟迟未能作出决定。直到欧战爆发一年后的1940年9月,三国同盟条约才正式签订。
中国军人还以牺牲自我换来了北非战场上盟军的胜利。1942年夏,美国向英国提供了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和2万多辆军车,以用于中、缅、印战区,但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北非被“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德国非洲军团击败后,根据美英“先欧后亚”战略,上述武器装备被紧急调拨给准备在北非地区反攻的英军。中国远征军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顽强地支撑着缅甸战局。可以说,没有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的巨大牺牲,就不会有北非战场制空权的获取和最终的胜利。
(译者:莫斯科大学世界政治系博士生 孙秀文)
组稿、整理: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