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专访来京参加抗战胜利纪念大会的飞虎队员拉森
~~~——专访来京参加抗战胜利纪念大会的飞虎队员拉森
     
2015年09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还记得我 这是最高荣耀
——专访来京参加抗战胜利纪念大会的飞虎队员拉森
程 绩
■ 拉森近照 严湛 摄
■ 拉森战后拍摄的杭州街景
  本报记者 程  绩

  现年91岁的美国人艾伦·拉森(allen.larsen),作为一名飞虎队老兵,此次受邀来京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

  “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在中国战斗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拉森战后曾三次到访中国,但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虽然从奥斯汀家中出发经过了近2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但老人依然非常精神,一到北京就换上了70年前的飞虎队制服,依然合身。

  “感谢中国还记得我这个美国老兵,70年前我在重庆亲眼见证了战争胜利,做梦也没有想到,70年后竟然还能到中国,这是我人生最高的荣耀。”

  “驼峰”上的测绘兵

  1944年9月,时年20岁的拉森随美国陆军航空队第35侦察中队从印度经“驼峰航线”抵达昆明,加入第14航空队——飞虎队(注),投入中国战场,对日作战。

  “我至今忘不了那个时刻,我们到了昆明巫家坝机场,兴奋地冲到飞机跑道,站在一架鼻翼上绘有鲨鱼图案的P-40‘战斧’战斗机旁相互激励,”拉森说,“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狠狠教训日本军队,因为他们给美国和中国人民都带来了战争的灾难。”

  在第14航空队,拉森是一名测绘兵,“我们用P-38‘闪电’战斗机上安装的航空相机拍摄照片。在两万英尺的高空,照相机每次拍摄三张照片,覆盖一个25英里的狭长地形。根据照片制作出来的地图和航线图,为空袭计划制定者及战机飞行员和投弹手提供地面军事和非军事设施、道路、桥梁、铁路、水路及人口集中区域的信息”。战争中,拉森制作的地图和航线图用于第14航空队所有对日军占领区的空袭行动,包括中国、越南、缅甸乃至日本本土。

  需要强调的是,第14航空队所用的这套立体航空照相系统很先进,当时欧洲战场上的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尚在使用老式垂直照相系统。

  抗战末期,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对“驼峰航线”进行截击,拉森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他最难忘的就是1944年在战壕里度过的圣诞节,“日军轰炸昆明基地,炸弹从空中扔下,基地及航空兵住处几乎全被炸毁。有一天晚上日军来袭时,我立即跑进防空壕,但壕沟里面全是人,我只好逃到稻田里,幸好那时稻田已经排水放干了,日军和美军飞机就在我头顶相互追逐。”

  1945年8月6日,拉森告别服役近一年的昆明,跟随部队来到重庆,不到十天,日本就宣布投降了,“在中国迎接战争的胜利,那是我见到过最快乐的场景,到处都是彩旗和标语,每个人都在欢笑。”70年后回忆起当年的胜利日,拉森依然历历在目。

  战场上的摄影师

  战场上,拉森用相机执行空中拍摄任务,空闲时,他和战友威廉·迪柏(William L. Dibble)一起,用当时非常珍贵的彩色胶片,拍摄战时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

  2010年4月,拉森在中国拍摄的影集《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在中国和美国相继出版,引起轰动。很多看过《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的读者都说,这是所看过的“最震撼的摄影集”。两百多幅彩色照片,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它不像历史课本中反映抗战时期的黑白档案图片,没有血腥的战争镜头,却难得地还原了战争中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在大半个世纪后,这些相片能把人一下子拉回历史现场。

  影集的出版人严湛评价:“这是一个美国士兵留给中国最珍贵的礼物。”

  历史不能再亲历,但亲历者能够穿越时空,在一张张相片上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拉森说,这本影集,他想要献给1944年至1945年间及更早时候,虽饱受侵略、艰难和痛苦折磨,却以真挚的友情和无私的慷慨款待美国军人的中国人民。  

  昆明、重庆、成都、杭州、上海,拉森的镜头由西向东穿越大半个中国,既有在昆明看到的晚清老建筑的影子,也有1945年上海这座“东方巴黎”的现代化景象。

  “来到中国参战前,我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和支持,”这是战后很多年,拉森写在自己回忆录里的一段话,从拉森的照片中,能够看出他对中国人的感情。

  这次来北京,拉森依然带着他的相机,从首都机场到位于长安街的酒店,一路上,拉森一直盯着车窗外,“70年,这个国家真的是变化太大了,我为中国人感到高兴。”

  最后的飞虎队员

  据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副总裁马宽池介绍,此次飞虎队老兵是受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的直接邀请,来到北京参加阅兵式。事实上此次共有16名飞虎队老兵受邀,但由于身体等各种原因,最终只有五位飞虎队成员成行,其中三位曾飞越驼峰航线,两位是战斗机飞行员。

  “时间是我最大的敌人,我可不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来中国,”拉森非常开朗,他说这次最遗憾的就是几名相熟的飞虎队老战友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来北京,“还活着的老兵里,我算是年轻的,所以我一定要来。”

  今年,一个飞虎队员的后代专程到拉森家里拜访他,“他告诉我,自己的祖父是一名飞虎队P-40战机飞行员,战争中被日本军机击落,在被弹射出座舱的过程中受了重伤。他找到一间农舍,向住在那里的中国人求助,他们不会说英语,但找来了可以为飞行员提供急救的人。在接下来的两周,飞行员被小心而隐蔽地转移,由医生给予医疗看护,并被安全送回美国空军基地!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冒着自己、家人和同胞生命危险救助美国飞行员所体现出的关爱和英雄主义例子。”

  根据美方的统计,目前全美在世的二战老兵近86万人,年龄都在85岁以上,这个群体以每三分钟去世一人速度减少。

  拉森现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有五个子女和五个孙辈,妻子玛格丽塔是现任得州特殊奥林匹克组织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老人目前的身体状况依然不错,坚持摄影和高尔夫这两大爱好。

  注: 人们熟知的“飞虎队”,其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飞虎队”专指陈纳德领导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AVG),它存在于1941年8月至1942年7月。1942年起,AVG被改组为美国陆军航空队驻华特遣队,一年后升格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它还下辖一个中美空军混合大队,上述几个单位属于广义上的“飞虎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3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4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5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6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7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8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09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9·3抗战胜利纪念日特别报道
   第A18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19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0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1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2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3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4版: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
   第A25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
   第A26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德国智者
   第A27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日本勇者
   第A28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访德手记
   第A29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访日手记
   第A30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专家视点
   第A31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史料回味
   第A32版:战后70年 观德日反思·光影之思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3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0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中国还记得我 这是最高荣耀
他们说——
新民晚报9·3胜利日 守护永久的和平特别报道A21中国还记得我 这是最高荣耀 2015-09-03 2 2015年09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