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5年,他从一名广告导演、电影执行副导演做起,直至导演了首部长片《初一》,并在刚刚落幕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处女作”竞赛单元金奖。这是华语片首次获得该奖项。说起获奖感受,汪崎说:“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只会感谢。评委的评语我也一句没听懂,因为他们说的是法语。”
先拍广告 后拍电影
拿奖是一个“意外”。影片在蒙特利尔放映了两场,观众不多,反应也不太热烈。颁奖当晚,听到铜奖、银奖都有了归属,汪崎心里已不抱希望。“最后金奖叫到《初一》,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离乡背井多年的老妇人李悦的故事。因为参加母亲的葬礼,李悦回到了故乡,遇到了很多老朋友,也打开了尘封的回忆。汪崎说,拍电影更自如,“广告创意是给客户的,所以需要考虑到品牌等很多元素。电影更自由,思考得也更深。”通过广告拍摄,汪崎了解到很多国际最先进的后期技术,知道如何才能把画面拍美,在拍电影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创作和语汇,得到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的褒奖是:“完成度最高”。
崇尚写实 糅合东西
汪崎喜欢贾樟柯、大岛渚、是枝裕和的作品,他认为拍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我对写实类题材的电影比较感兴趣,反映现代社会问题的片子。当然,我不会像大岛渚那样尖锐和直接地揭露社会阴暗面,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写实的镜头,让人了解真实的中国和典型的中国文化。”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让汪崎有了很多拍摄灵感。“我自己是中国人,特别能理解在这里发生的事。另一方面,我是在外国长大的,看这些故事的时候又会有新的角度。所以回国之后每次与人聊天,我都会有新的灵感和收获。”
本报记者 张艺
相关链接
汪崎,1987年出生于北京,成长于东京,12岁时赴英国学习,毕业于伦敦艺术学院电影艺术系。在英国期间拍摄了短片、纪录片、音乐电视。2010年制作短片《失落的太阳》,讲述了非法移民在英国的真实生活。
回到上海后,汪崎最初进入广告领域发展,拍摄了多部广告作品。此后,成为电视剧《大江东去》的副导演。汪崎第二部个人短片《操场》于2011年入围62届柏林电影节Generation Kplus单元。今年9月7日,汪崎首部个人长片《初一》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从25部入围影片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处女作”竞赛单元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