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动态/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众影人关注“新人现象”——~~~
众影人关注“新人现象”——~~~
众影人关注“新人现象”——~~~
众影人关注“新人现象”——~~~
众影人关注“新人现象”——~~~
众影人关注“新人现象”——~~~
     
2015年09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影人关注“新人现象”——
莫让不断涌现后不断消失
张艺
  这两年,电影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新面孔,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新鲜感,还有“创新力”。他们了解如今年轻主流观众的心理需求,在众片云集的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然而,仅有年轻和冲劲是不够的,不少非艺术院校导演专业出身的新人,在编剧能力和镜头掌控力方面尚有缺失。面对这些问题,不少电影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接纳非专业

  导演贾樟柯认为,如今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也要求电影人改变传统、打破陈规,“接纳更多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入圈’。”他举例说,在国外,拍完一部文艺片,可以拿到很多电影节去放,也可以进入院线。“但在中国,走到哪里,做文艺片的都是这几张老面孔。” 

  导演汪崎觉得,如今观众的口味开始慢慢改变,文艺片在中国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应该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比如一些美院毕业的学生、一些靠热情支持的文艺片迷。现在的年轻人,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比上一代更丰富,他们可以为艺术片拓展更多的成长空间。”

  提高基本功

  不少业内人士也承认,新导演辈出看似正面现象,背后的原因却略显负面。第五代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如今出手越发慎重,很久才开始运作一部电影。第六代导演创作周期也不短。这些大腕和中坚力量对市场的“让位”,客观上留给新生代导演以发挥的空间。

  台湾资深电影行销人王师认为,电影市场对于新导演的容纳度与淘汰率成正比,“‘新导演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新导演不断消失’,一些新人导演对社会的视角还不够宽阔,在推出自己的处女作之后就销声匿迹。”他指出,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只有努力提高跨界导演的创作力、编剧力和镜头掌控力。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3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4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5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评论/专栏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评论·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04版:百姓金融/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6版:房产在线/金融城
   第B07版: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9版:专版
   第B10版:基金纵横/金融城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13版: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4版:金融城周报/金融城
   第B15版: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设计周·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周·人物
   第C04版:设计周·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设计周·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6版:设计周·系列活动/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8版: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10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得知“意外” 脑子空白
聚焦徐州文化 传播楚韵汉风
莫让不断涌现后不断消失
四十年后“玉音”不绝
“老外”明星 社区“同乐”
让岩画在舞台上“活起来”
新民晚报动态/文体汇A10莫让不断涌现后不断消失 2015-09-26 2 2015年09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