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陈燮阳从艺50周年音乐会举行
~~~陈燮阳从艺50周年音乐会举行
~~~陈燮阳从艺50周年音乐会举行
~~~陈燮阳从艺50周年音乐会举行
~~~陈燮阳从艺50周年音乐会举行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西合并”塑造“音乐性格”
陈燮阳从艺50周年音乐会举行
朱光
■ 陈燮阳正在指挥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照片里的故事

  力推“音乐总监”制度、提出“全员合同聘用制”、设立发展交响乐事业基金会——使得上海交响乐在管理上“初具西方雏形”的指挥陈燮阳,昨晚在上交音乐厅举办了“中西合并”音乐会,纪念其从艺50周年。

  如今的上交“音乐总监”余隆感慨道:“他指挥的时候,我才1岁。很难想象是对音乐怀有怎样的热情与追求,才能保持50年不变。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他用50年最好的时光谱写了中国交响乐的新篇章。”

  陈燮阳携手双簧演奏家汉斯约格·舍伦贝格尔与青年唢呐演奏家张倩渊,一起演奏了《天乐》“回答”了余隆的问题——曲目名称的含义为“天然的兴趣”。由朱践耳创作的这部作品既吸收了民歌、吹打、戏曲等元素,融汇了南北各派唢呐的风味和技巧,同时运用了现代交响乐的多种技法,使传统乐器现代化,又使得交响乐团流露出民族韵味。

  “中西合并”贯穿了陈燮阳的演奏生涯。当年他因为“超龄”、也因为天赋高,拿到上音“特一号”复试准考证,进入上音附中。大学升入上音后,贺绿汀对学生在中国音乐方面的培养,让他获益良多。甚至还有民间艺人在学校里成为教师,教学生们唱民间小曲。这对塑造他的“音乐性格”十分有益。虽然学习的是西方指挥理论,但是基于传统血脉,使其拥有无数中国指挥家中的“第一”: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第一人、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第一人、指挥演出作曲家朱践耳的交响曲集和管弦乐曲集的第一人、在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上成为登台指挥的第一人......50多年来,他的身影遍布全球: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奥地利、法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与贺绿汀、丁善德、朱践耳、陈其钢、谭盾、叶小纲等作曲家,以及吕思清、马友友、王健、傅聪、孔祥东、廖昌永等艺术家联袂合作,一次次地创造中国指挥家艺术成就的制高点。他的指挥艺术与风格,受到盛赞,并且为中国指挥家立足于世界音乐舞台树立了旗帜。他是继黄贻钧后接棒上交的指挥家。陈燮阳回首这24年,觉得很欣慰:“这些年,上交在我手上,蒸蒸日上。”   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晚报/慢病
   第B08版:专版
满足不同观众群 冷门里面找热点
最宝贵的紧张
“中西合并”塑造“音乐性格”
“俄罗斯芭蕾新名片”将亮相
《我去上学啦》台网双红获好评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8“中西合并”塑造“音乐性格” 2015-11-02 2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