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事(连载11)
谭政大将:与陈赓四妹结为夫妻
谭政将军,湖南湘乡人,原名谭世名。谭政将军之父谭润区与陈赓将军之父陈绍纯为同乡至交。将军幼时曾寄宿陈赓家,读乡间私塾三年。其间与陈赓四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结为夫妻。
许光达大将:祖辈务农,排行第五
许光达将军,湖南长沙东乡萝卜村人,祖辈务农,将军排行第五,人称“五伢子”。七岁时由大伯资助,入凤凰庙小学读书,课余放牛打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县塱梨镇高小。1921年秋,考入长沙师范学校。许光达将军坦言,其时父辈供其读书,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黄克诚大将:家境穷困,二十岁才穿上第一件棉衣
黄克诚将军,湖南永兴油麻圩下青村人。父黄清主,性懦弱,凡事犹豫不决。家境穷困,杂乱不堪。将军自言,自幼至十九岁,未知过冬穿棉衣是何滋味。二十岁考取衡阳的省立第三师范,有生以来才穿上第一件棉衣。
王震上将: 出世难产,雷震而出,乡人称“雷震之子”
王震将军,湖南浏阳马跪桥人。小名王余开、王正林,后改名王震。父王贵才、母董其谱,人称“王家老大的堂客”。将军出世,始难产,恰雷雨大作,母惊呼,遂出。故人称其为“雷震之子”。
王建安上将:“子女不是私有财产”
王建安将军,湖北红安人。有四子,均在外地工作。人劝其调子女来京,将军坚辞。某日,将军夫人闻知按规定可以调一子女于身边工作,试探将军:“我们年纪都大了,是否也调一个孩子回京,好有个照应。”将军答曰:“子女不是私有财产。只要我还没有死,你们一个也别想调回来!”
叶飞上将:出生于中菲混合家庭
叶飞将军,出生于中菲混合家庭。父亲叶荪卫,福建南安人,1900年漂洋过海,至菲律宾奎松省地亚望镇谋生。后娶当地人麦尔卡托小姐为妻,初生两子,长子叶启存;次子叶启亨,即叶飞将军,菲律宾名为西思托·麦卡尔托·迪翁戈。叶飞将军5岁被其父送回中国,由叶荪卫前妻抚养。14岁参加中共地下党活动,及长,成福建共产党之中坚分子。
叶飞上将:虽为高官,而无厚禄,只能望洋兴叹
叶飞将军父母于菲律宾做小本生意,各开小店,独立经营。将军回国后即与父母联系中断。新中国成立初期,叶飞将军突然接到菲律宾大妹妹来函,告之生母病重,家中负债无法偿还,即将宣布破产,希望能借笔钱给她。将军其时任福建省省委书记、省长和福建军区司令员,虽为高官,而无厚禄,只能望洋兴叹也。
吕正操上将:“长大了当兵打日本!”
吕正操将军,字必之,辽宁海城唐王山后村人。8岁上村小学,老师华本清为其取名吕正言。后改名为吕正操,取义操练军事打日本。将军家菜地紧挨南满铁路。日俄战争后,南满铁路为日本人占有,中国人必须绕道行走。某日,一代课老师过铁路人行道,被日本人用战刀砍得头破血流。将军目睹此景,挥拳怒曰:“长大了当兵打日本!”
杨成武上将:“白袍小将”马上取花
杨成武将军,福建长汀人,小名能俊。家贫,叔伯见其聪慧,凑钱供其上学。年长,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汀福建省立中学。1929年1月,将军毅然弃学,随启蒙老师张赤男参加“闽西暴动”。后随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杨成武将军人称“白袍小将”,作战以“神速”著称,结婚亦以“神速”著称。1938年秋,将军初识易县妇救会干部赵志珍,一月后即写求婚信,写信后八日举行婚礼。时人称“白袍小将马上取花”。
1938年11月28日,杨成武将军与赵志珍喜结连理,主婚人罗元发、方国华。罗元发将军回忆,杨成武将军和赵志珍婚礼于涞源县北城子村举行。是时,房东赶缝了被褥、枕头等床上用品。婚礼仪式具有延安特色:一拜天地,即两位新人向毛泽东、朱德像鞠躬;二拜父母,即两位新人分别向老家方向鞠躬;三夫妻对拜,两位新人互敬军礼。婚宴八个菜,有猪肉、鸡蛋、豆腐、土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