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国人做事有些马虎,不太认真,但在某些情况下,国人也会很“较真儿”的——
机动车驾驶员面对违法停车的事实往往会以“难得一次嘛”、“没有造成堵车,问题不大”、“为了接孩子方便”等理由进行搪塞。而非机动车主在闯红灯被制止后也会理直气壮地以“汽车、摩托车都闯红灯,凭什么抓我们”等推诿责任。较真儿的违法者们说出的“真理”使查处他们的民警每每花费大量精力来解释、说服,真有发现容易查处难的感觉。高校实在是展现这类较真者“风采”的一大舞台。课堂上,老师每次点名确认学生出席情况时,只要有旷课的学生被点到名字,这位学生或其小伙伴往往会到老师跟前或补交假条或解释自己旷课的无奈原因,又或者直接打探自己的学期成绩会被扣几分,态度之诚恳,检讨悔过之切,无不令人“动容”。同样的一幕也会在学生寝室查处违规违纪时上演。而在发现学生考场作弊后,除学生本人之外,家长甚至亲朋好友等也会组团前往求情,虽然这种努力几乎不会有任何实效,一代又一代的作弊考生及其家长仍在说情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绿茵场上,即便是在假球基本绝迹的今天,几乎每次点球的判罚也都会有被罚方球队的不少队员包围主裁讨要说法,甚至于推搡裁判、守门员拒绝在罚点球时守门及球队全体罢赛等极端行为也并不鲜见,初涉中国足球的人或许真的会产生裁判的每次判罚都有问题的错觉呢。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产生既想违法停车得到方便又不愿被警方查处,既要旷课出去吃喝玩乐又不甘被任课老师发现的想法本身,虽应谴责但也在所难免。不仅如此,这种在内心深处对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希冀和谋划,实际上很难通过外在制度与手段予以事前抑制。正因如此,才需要法律法规、行政规定乃至行业规矩对上述不良行为进行事前震慑(警告)及事后责罚。但当你触及相关底线时,显然已成为应被查出的对象,至于你是否会被发现,于公而言是执法、执规力量强弱和查处机制完备程度的问题,而绝不能用运气的好坏予以解释,于你而言则是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与风险相伴,不接受此事实者或早或晚终会“输”得很惨。
之所以愿赌不服输,成因复杂,大抵是过度利己和不敬规则等不良价值观综合作用所致。此种心态看似小事,但若任其在社会上萌芽蔓延,则会逐渐使人忘却谦让、友爱,与人方便的处世原则,只顾实现一己私利,也会使人难以对法律、法规产生敬畏之心。欲守法须先服法,一个公民心中不服法的社会是可怕的,也会离法制社会渐行渐远。消弭愿“赌”不服输的不良心态,亟需执法、执规者扬弃重情轻法的传统糟粕,不徇私情、不畏求情、随查随处、违者必究。倡导愿“赌”者应服输,绝不是鼓励人们为实现私利铤而走险,而是通过力促执法执规者勉力践行,使潜在的愿“赌”者渐而从愿“赌”不服输过渡到愿“赌”服输,最终做到不“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