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简机构,强化基层一线。根据改革方案,市工青妇机关内设机构精简幅度不低于25%,群团机关服务群众的工作推向窗口化、平台化、项目化。明显提高市级群团组织常委会、全委会(执委会)、代表大会基层一线人员比例,把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人物、代表人士吸纳到各级各类群团组织中。
■ 干部管理方式改革是重要突破口。方案探索建立“领导班子专挂兼、专职干部遴选制、基层队伍多元化”的群团工作队伍。群团领导班子结构实行专挂兼相结合,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选拔群团干部。在市、区县两级工青妇等群团领导班子中,专职成员不超过50%,挂职、兼职干部各占一定比例。
■ 贴近群众需求,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群团组织要积极承担政府转移的有关社会治理服务职能,特别在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帮困救助、矛盾化解、群众创新、家庭服务等领域发挥群团组织优势特长。随着时代变化,更多群众的需求出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为此,改革方案提出要打造网上群团,推动有形的组织覆盖和无形的工作覆盖相结合。
今后,本市工会、共青团、妇联三家群团组织具体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报今起推出改革方案解读,第一篇“市总工会出台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