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峰的“互联网+”新思路,是祝桥镇基层干部创建文明镇、管理创新的缩影。浦东新区祝桥镇是上海市面积最大的镇,160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杨浦区、黄浦区和普陀区三区面积总和。几天来,记者走访祝桥镇五个社区,了解它们是怎样各有特色共创文明镇的。
革命家故乡
户户有家训家规
邓三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的家乡,有着良好的革命传统和淳朴民风。最近一年,村民们做了一件大事:家家户户都制定了一句家训家规。不久前,村委会请书法家写成一米长的横幅,装裱悬挂在各家客厅,并在村里公共场所制作宣传板,再集结成书每家发一本,让大家随处可见。
“器量需大,心境需宽”,这是陈国忠的家训家规。11月24日,一出反映陈国忠对两个继子视如己出抚养成人的情景剧,就将在祝桥镇上演,这句简单朴实的家训家规是陈国忠一家的写照,也向全村弘扬了好家风。
村民孙卫忠说,自从家里挂起家训家规牌匾,亲友来访总会点赞,自家人看到时也总时常提醒自己,更加自信自爱自尊。最近,村里又在开展感言征文活动,希望通过弘扬正能量,让村风民风更加和谐向上。
共建共治共享
居民有序参加自治
祝桥镇少数动迁居民沉迷赌博,欠下高利贷。居民老徐说,仅他知道的就有30余家,一些人卖掉几套房仍不够还债,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甚至家破人亡。今年6月,本报曾报道上海首次破获“软暴力”讨债团伙,警方的线索即来自祝桥镇居民卖掉父母的动迁房仍无法还债的情况。
前不久,施湾社区沪剧团在社区文化中心演出一场以劝说戒赌为主题的沪剧《陆雅臣卖大娘子》,出资安排演出的是长期热心公益的一位本地企业家黄银战。连演三场的沪剧吸引了上至坐轮椅的老人,下至怀中幼儿,300个座位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端着小板凳坐在过道里。结束后,不少观众对他说:“这出戏演得真及时,我们家为这个事也烦恼极了。”
企业家资助文艺队伍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是施湾社区与学校、派出所、企业、部队等各单位开展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八联八共”建设的一个方面,也是扩大基层民主、促进公民有序参加自治的一个探索。这样的探索在祝桥许多社区都在开展。东海社区的党员认领文明岗做法在全镇推广至今,党员示范岗已有715个,近九成逾5300名在册党员参与,还带动逾3000名群众参与。
基层管理
注入互联网思维
东海社区居委主任杨丽有一个十分活跃的“创建条线”微信群,居委、城管、市场所、环卫所等单位负责人都是群友,无论早晚,只要有人发声,大家就开始集体会诊,各自认领“任务”抓紧整改,避免交叉管理,又能提高效率。
东海社区朝阳居委也有一个热闹的微信群,这就是文艺爱好者们的“朝舞飞扬”。这个微信群吸引了以往较少参与基层自治的中青年人和“新祝桥人”,拉动一批“宅男宅女”融入社区。
在基层自治中注入互联网思维的尝试,基层干部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让社区更加文明和谐。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