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兄的文集付梓了,这本集子,图文并茂,文情并蓄,除记载作者与前辈艺术家的交往故事外,还佐以大量人物照片和书画藏品图片,其中不乏一些人所未见的珍品孤品,如大收藏家张伯驹潘素夫妇写赠谢稚柳的书画扇,以及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刘旦宅、江兆申、陈逸飞、徐云叔、任重等众多名家馈赠作者的精品力作,为本书平添了许多传奇色彩。通过这本集子,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作者几十年“游于艺”的历程,不仅是近世名家的奇闻轶事,也不仅是书画收藏圈内人喜闻乐见的掌故,这书中的字里行间,分明在泄露着作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师友情长,诉说着作者对书画艺术的一腔热爱。
建华兄自小喜爱中国传统书画,但他自己不书也不画,自称是个“玩家”。但他的玩法,与今天的书画藏家又有着不同。他早年中学毕业后去上海郊区农场务农,回沪后进入机关工作,因缘际会地结识了一批书画名家,方才在海上书画圈“玩”开了。所以建华兄的玩法是先与名家“玩”,再与书画“玩”。他的“玩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唐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在建华兄身上是恰如其分的。从建华兄交往的这些名家,正可以看出其“玩家”的起点与品第之高。在本书的故事中,读者或可以间接地体会到这种“玩家”的无穷乐趣,尤其是与前辈名家的忘年交,在当下年轻一代中几成绝响,不免使今人有此生恨晚之感慨。
建华兄的藏品多且各有故事,一来是出于画家亲自赠送,二来又常常是出于某种原因而得之,于是就成为故事。大收藏家张伯驹潘素夫妇写赠谢稚柳的书画扇孤品,程十发的“健康发财”双祝图和仕女图,谢稚柳的写意水仙与色彩缤纷的落墨牡丹精品以及书于宫廷手绘仙鹤彩绢之上的七言诗轴孤品,陈佩秋的《水深鱼乐》《西凉葡萄》和《疏影横斜》手卷,还有刘旦宅的《双骏图》扇面与《长恨歌》《洛神赋》书画长卷,陈逸飞的肖像画《老人》等等,不一而足,读者可以细嚼慢咽地品读这些收藏故事。
在酷爱书画之外,建华兄之为人,也是值得称道的。他与老艺术家之间的交往,亦师亦友。无论是前辈艺术家或是同辈友朋,他都如对家人一般,急人所急,解人所难。这类事建华兄在本书中并无着墨,此处顺便也说一些往事。尽管与谢、陈二老交谊匪浅,但他却从不开口向二老求画;谢老爱吃肉,在病中住院时,建华兄常悄悄带去他爱吃的大块酱汁肉;谢老病重,建华兄在病房里为其擦背;其他老画家们家中事无巨细,他常常自告奋勇帮助操办;朋友患病,他鞍前马后寻医访药。陈佩秋先生曾在赠建华兄画中这样题道:“新春将至,奉上小画乙帧,以此答谢建华海燕夫妇平素高情厚谊于万一,健碧,乙酉冬至。”从这段题跋中,建华兄的交往为人可见一斑。
与建华兄相识二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他我都已年届花甲,诸多往事,回想起来,似在昨日;而有些场景,早已物是人非。尤其是念及书中有几位前辈名师已经与世相隔,在读过建华兄的文字后,在感受到建华兄的感受之后,终不免遗下无穷的惆怅。
(本文为《名士风流——建华画坛笔记》的序言,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