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来了!预计2016年1月1日“二孩”政策生效。这个政策在社会上早就激起了阵阵波澜,街头巷尾常常可以听到百姓热议“二孩”。在高校课堂里,一些女大学生、女研究生也在饶有兴趣地评论国家生育政策的变化。
三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状况,功不可没。然而,目前国家生育政策遇到了新的形势: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加快、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新形势下必须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愿意有第二个孩子的家长还不多,仅有30%。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位年轻妈妈有不少疑虑,她说,国家一方面出台“二孩”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退休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的,如果他们延迟退休了,孩子谁照顾呢?她的这一疑虑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体现了党中央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换言之,在制定各项政策时要考虑全面,注意相互协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正确的,“延迟退休”政策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那么,怎么从全局上解决随之而来的矛盾呢?
笔者认为,应该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大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支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现在,青年人要挑起事业和家庭两副担子,确实很累。生育第二个孩子,经济上的支出不说,时间和精力上的压力也太大了。特别是有些青年人,因为种种原因,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何况“二孩”呢?有人就说:看看儿科医院人头攒动,抱着病孩的年轻父母眉头紧锁,生“二孩”的意愿就很低了。要顺利实现“二孩”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就要多建些医院、托儿所、学校等等。每天放学时,小学门口都挤满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校是否能推迟放学时间,让年轻的爸爸妈妈能够下班后来接孩子?因为将来延迟退休了,更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能也要上班呢。这就需要未雨绸缪,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为“二孩”的出生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四个全面”要求全面地看问题。“二孩”问题不仅涉及政策问题,也涉及人们的生育观念问题。它要尊重当事者的意愿,不能强求,但可以引导。社会生育率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三十多年来,国家制定以“独生子女”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中国总体人口基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贡献。无数家庭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孩子,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事过境迁,现在又要全面放开“二孩”,这也是现实倒逼机制所产生的结果,让有意愿生两个孩子的父母圆了梦,这对社会和家庭都是件好事。
但在现代社会中,生育意愿的降低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俄罗斯为了推动人口增长,甚至降低结婚年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让更多的青年人接受和理解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认识“二孩”政策的重要性。
(作者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