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还不知道微信是何物,那么,这个人肯定穿越在唐朝;如果不会或不去玩微信,那么,这个人一定“拗特”(out:落伍、出局)了。
发给你的微信,若始终沉默不回复,一段时间后,你的智能手机就会“门庭冷落车马稀”。怎么回复微信,我以为是一门技术活。我经常尝试幽一默式的“神”回复,呵呵,嗯嗯,嘿嘿,哈哈,乐了你我,令人莞尔,给职场心情松个绑,不亦乐乎。
微信“神”回复,还真的有气场呢。
今年一月,霸王级寒潮来袭,江南很多年不见的雪来了。一位朋友发来黑色私家车被皑皑白雪全覆盖的雪冻图,感叹:“我的车啊!”这幅图,“打开”了我半年前发表的一篇私家车使用保养文章,关于购车择色的叙述“砰”地跳出来,我一激灵,即刻回复:“黑色变白色,可直降车内20摄氏度温度,旁友啊节能省钱。”呵呵,收到这样的微信文字,朋友也瞬间愁眉转笑容了。
除夕中午,贺猴年新春送美美祝愿的微信多起来。一位同事发来“提前拜年”的微信,我拟了“向您提钱拜年,提钱快乐!”在朋友圈里选对象“精准”发送。“提钱”一语双关,看的人一瞥即明义,又含美好的祝愿。俗是俗了一点,但不乏幽默,接收的朋友,哪有不乐的?
今年冬季的一天,苏州正在下雪,上海正在下雨。在苏州工作的一位上海朋友,发来两张刚拍的西山雪景照片。我听到微信“叫”声,点开查看,呵,是雪景图嘛。上海和苏州是贴隔壁邻居,“上海现在也落雪了?”我不由抬头朝窗外望去,却是小雨绵绵。触景生情,急智一闪写出回复:“西山有雪,上海有雨,所以叫‘雨夹雪’。”用了气象术语,准确又巧妙地概括两地同一爿天不同的气象。微信发出去,正在西山凝望飘飘悠悠雪花的朋友,会心一笑。
同样,以上海方言回复微信,也有不错的“笑果”。半年前,我智能手机还玩得不溜,微信的许多功能不会操作。一天,我换了主题照片,一位眼快手捷的朋友立马发来赞赏的微信:“学得好快啊!”这话中听,但微信上主题照片是妻子帮我换的,不能贪天之功以为己功。那怎么回复呢?思来想去,有了主意,用上海方言回复:“瞎冈格,是别宁帮我换格。”嘿嘿,这回复,既声明我智能手机操作才起步,又算是“喜剧”了一幕。
如今,有人玩手机,简直到了不分场合、不舍昼夜、不论忙闲的程度,因而也诞生了著名的段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玩微信,不过度才好,这不是题外话。记住了,亲情才会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