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自由谭~~~
自由谭~~~
自由谭~~~
自由谭~~~
自由谭~~~
自由谭~~~
     
2016年04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黄鹳归来与生态城市
施蔷生
  施蔷生

  黄昏,美丽的田野上。一群色彩斑斓的黄鹳鸟缓缓飞来。此刻,骑自行车的、开小汽车的和用滑板代步的,包括坐轮椅的,汇集在一起,观赏由黄鹳鸟归来而带来的生态城市美景。这是2010年世博会日本馆影片的精彩结尾。这就是把出行、家居、工作和环保等城市功能,糅合在一起,充分表达了科学的、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观。

  3月29日中午,听了杨雄市长与市民对话交通整治,我不由想起2010年世博会上到处传递的“低碳出行”和“绿色出行”两大理念,把市民出行与城市效率和生命健康紧密结合起来。那次世博会中所看到的众多交通案例,是秉承上述创新理念,努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经过实践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缓解方案,用中国一句老话说,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德国不来梅的“汽车共享”模式、丹麦欧登塞的“自行车复兴的现代童话”等。

  温故知新。五年多过去了。世博会上先进的交通理念,有的已在上海得到贯彻,而有的却还没有。这与能得天独厚享有世博会资源的上海交通管理,显然需要认真反思。

  大力倡导“低碳出行”理念。根据建设低碳城市要求,政府应积极适应和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市民需求,鼓励市民上下班高峰时出行拼车,重视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枢纽站的停车设施的建设和标准化管理,逐步撤除人行天桥,方便行人过马路,公交车站设置要实现“可视化”。一方面,应给自行车留下足够的行驶空间,另一方面,要对电动自行车的无序发展进行适当控制。并加快规划和实施慢性交通网络。大力倡导公交+地铁+步行的绿色出行方式。

  交通规划适应“选择出行”需求。当社会物质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或者生态化,都将推进人类继基本需求后产生的选择需求。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确立公共政策,实施公共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需求特征,应鼓励“选择出行”的不同政策和法规需要配套。要立足行人、乘客、司机等不同需求的适应和满足基础上,结合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侧重倾向机动车、小汽车出行权的片面思维方式。

  交通管理措施需要不断创新和增强。需要尽快减缓地铁拥挤现象,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发展地铁安全专业志愿者队伍,向台北等城市学习,增设地铁出地面的方向及公交换乘标识。强化地面公交行驶班次间隔的规章执行,对市区候车长达20分钟以上的线路要整顿或调整。增设区域公交班车。增设地铁与公交接驳线路。公交运营管理的智能化要加快。可建立全市统一的出租车运营调度平台,减少出租车运行管理层次,提高出租车司机积极性和运营效率。组建上海乘客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充分发动市民参与和监督城市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互动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公告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记忆/夜光杯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目击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财经新闻
居民告赢环保厅的启示
无伤大雅
用法治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扩展边界
“奇葩”
黄鹳归来与生态城市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黄鹳归来与生态城市 2016-04-01 2 2016年04月01日 星期五